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南海北部近海蓝圆鲹渔业生物学特征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开立 1 ; 陈作志 2 ; 许友伟 2 ; 孙铭帅 2 ; 王欢欢 2 ; 蔡研聪 2 ; 张魁 2 ; 徐姗楠 2 ;

作者机构: 1.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外海渔业开发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蓝圆鲹;南海北部;资源结构;渔业生物学;资源养护

期刊名称: 海洋渔业

ISSN: 1004-2490

年卷期: 2021 年 001 期

页码: 12-2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加深对南海北部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种群的结构特征认识,根据2014—2017年南海北部底拖网调查中蓝圆鲹的生物学数据,对该区域内蓝圆鲹群体的体长与体质量、性腺成熟度、摄食等级等生物学特征的组成与季节变化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南海北部蓝圆鲹体长范围78~248 mm,平均体长146 mm,优势体长121~150 mm;体质量范围7.9~290.0 g,平均体质量52.0 g,优势体质量21.0~60.0 g;雌雄个体体长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体长与体质量的关系为W=8×10-6L3.131 2,生长参数b=3.131 2,接近等速生长。雌雄性比1.5∶1。性腺成熟度以Ⅱ期为主,各月份均有性成熟的个体,冬、春季节性成熟个体都超过50%,为主要繁殖季节。雌性初次性成熟体长为170.9 mm。摄食等级以2级为主,随着体长的增加,摄食水平有升高的趋势。跟历史资料比较发现,南海北部蓝圆鲹性早熟、种群结构小型化的特征没有改变。

  • 相关文献

[1]基于遥感数据的南海北部近海蓝圆鲹栖息地模型分析. 范江涛,黄梓荣,许友伟,孙铭帅,陈国宝,陈作志. 2018

[2]南海北部陆架区蓝圆鲹矢耳石形态特征分析. 戴嘉格,陈作志,黄梓荣,许友伟,孙铭帅,张魁,江艳娥. 2017

[3]南海北部深水金线鱼生物学及最适开捕体长. 王雪辉,邱永松,杜飞雁. 2005

[4]气泡幕在鱼类行为研究中的应用. 乔云贵,黄洪亮,陈帅,殷雷明,黄妙芬. 2011

[5]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中国捕捞渔业政策回顾与展望. 史磊,李泰民,刘龙腾. 2019

[6]福建省海洋渔业绿色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唐启升,方建光,王俊,黄凌风,沈长春,曾志南,苏永全,蒋增杰. 2021

[7]我国近海渔业资源研究历程及展望. 金显仕,田洪林,单秀娟. 2023

[8]长江鱼类体长变化及其对资源变动的指征作用. 张蓥钰,董芳,方康,万朝阳,刘黄欣,盖帅帅,吴金明,杜浩,张曼,张辉. 2023

[9]我国近海捕捞渔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岳冬冬,王鲁民,方辉,樊伟,黄洪亮,熊敏思,肖黎,陈雪忠,陆亚男. 2015

[10]大亚湾海洋牧场低碳渔业生产效果评价. 李纯厚,贾晓平,齐占会,刘永,陈丕茂,徐姗楠,黄洪辉,秦传新. 2011

[11]基于遥感数据的大亚湾伏季休渔效果评价. 余景,胡启伟,袁华荣,陈丕茂. 2018

[12]中东大西洋中部海域中上层鱼类资源结构与渔场分布. 李显森,逄志伟,张鹏. 2017

[13]黄海无脊椎动物资源结构及多样性. 程济生. 2005

[14]东海区经济乌贼类资源结构和空间分布的分析. 严利平,李圣法,凌建忠,郑元甲. 2007

[15]蓝圆鲹在腌制过程中N-二甲基亚硝胺和N-二乙基亚硝胺的变化规律. 陈胜军,杨贤庆,李来好,吴燕燕,樊丽琴,戚勃,邓建朝,胡晓. 2015

[16]南海北部陆架区蓝圆鲹的生长、死亡及合理利用研究. 陈国宝,邱永松. 2003

[17]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的南海北部蓝圆鲹的营养生态位. 王开立,龚玉艳,陈作志,许友伟,孙铭帅,蔡研聪,李佳俊,徐姗楠. 2022

[18]蓝圆鰺腌干工艺中组织蛋白酶与游离氨基酸和滋味形成的关系. 吴燕燕,曹松敏,李来好,杨贤庆,林婉玲,陈胜军. 2018

[19]不同盐度腌制对蓝圆鲹相关理化特性的影响. 陈胜军,杨贤庆,李来好,吴燕燕,樊丽琴. 2015

[20]蓝圆鲹传统腌干过程中内源脂肪酶和脂质降解氧化的变化分析. 曹松敏,吴燕燕,李来好,林婉玲,陈胜军,赵永强.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