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基于SNP遗传图谱定位甘蓝型油菜千粒重QTL位点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荐红举 1 ; 魏丽娟 1 ; 李超 2 ; 唐章林 1 ; 李加纳 1 ; 刘列钊 1 ;

作者机构: 1.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

2.贵州省油料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单核苷酸多态性;遗传图谱;粒重;数量性状位点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14 年 47 卷 20 期

页码: 3953-396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甘蓝型油菜籽粒重量是构成油菜单株产量的三大因素之一(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果粒数、粒重),是重要的育种目标。通过对5种环境下甘蓝型油菜千粒重进行QTL定位分析,寻找甘蓝型油菜千粒重的QTL及影响本甘蓝型油菜群体千粒重的候选基因。【方法】利用重组自交系群体在德国吉森、重庆北碚5种不同的环境下,测定各株系天然种子千粒重。利用重庆市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构建的SNP高密度遗传图谱扫描5种环境中的千粒重QTL。该遗传图谱包括2 795个SNP位点,覆盖甘蓝型油菜基因组1 832.9 cM,标记之间的平均距离为0.66 cM。利用Windows QTL Cartographer2.5复合区间作图法对千粒重进行QTL定位。将49个拟南芥粒重相关基因与QTL对应置信区间序列进行同源比较分析(E值<1E–21),找出可能与甘蓝型油菜千粒重关联的候选基因。【结果】5种环境中千粒重变异范围较大,且均呈现正态分布,符合QTL定位要求。在5种环境之间千粒重均表现出正相关,其中,2013年北碚与2012年北碚、2008年吉森达到极显著水平,相关系数分别为0.248和0.249;2012年北碚与2010年北碚、2011年北碚及2008年吉森达到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26、0.397和0.190。5种环境中共检测到14个QTL,分布在9条染色体,其中,C03染色体3个,A06、A07和C01各有2个,A03、A05、A08、A10和C02染色体上各有1个,LOD值在2.57—6.05,单个QTL解释的表型变异为4.64%—14.13%。与拟南芥粒重基因进行同源性分析,有16个粒重相关基因落在8个QTL置信区间,匹配E值介于0—2E-21。其中QTL qTSWA07-2区间内筛出7个粒重基因。粒重基因TTG2在qTSWA03-1与qTSWC02-1 2个QTL区间内均被检测到。AHK3在qTSWA07-2、qTSWA08-1与qTSWC01-1区间内被检测到。【结论】利用该套油菜60K芯片准确定位了5种环境条件千粒重的QTL位点,与拟南芥粒重基因比对出该群体油菜粒重基因,该结果有利于不同材料在使用该套SNP芯片分析及对千粒重QTL位点的比对和候选基因的分析。

  • 相关文献

[1]基于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水稻糙米籽粒大小QTL定位. 彭强,徐海峰,宫彦龙,吴娴,吴朝昕,吴健强,朱速松. 2023

[2]玉米单株农艺性状与粒重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赵晓燕. 2011

[3]基于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的稻谷粒重QTL定位. 张大双,彭强,李佳丽,季家举,徐海峰,朱速松. 2023

[4]基于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水稻糙米率QTL定位分析. 叶生鑫,刘颖,彭强,张大双,吴健强. 2016

[5]运用SLAF-seq技术构建水稻高密度遗传图谱. 彭强,叶生鑫,黄龙,张大双,刘颖,吴健强,张玉珊,朱速松. 2016

[6]分子标记在花生遗传图谱及QTL定位中的研究进展. 成良强,王军,黄莉,吕建伟,任小平. 2016

[7]山羊腺苷单磷酸脱氨酶1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 王德凤,杨永强,韩勇. 2013

[8]基于简化基因组测序(SLAF-seq)对贵州辣椒品种亲缘关系分析. 宋拉拉,赵丹,苏丹,金学欢,夏忠敏,胡明文,秦利军. 2021

[9]单核苷酸多态性在茶树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陈丝,郭燕,杨春,李燕. 2018

[10]思南黄牛的群体遗传进化分析. 王胤晨,袁扬,张定红,赵恬,陈燕,张锦华. 2021

[11]贵州武陵山地区19份柚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王小柯,郑乾明,罗怿,李文云,柏自琴,李金强. 2019

[12]高油份双低杂交油菜绵新油19的选育研究. 杜才富,秦信蓉,高志宏. 2007

[13]甘蓝型油菜黄化突变体的杂种优势与配合力分析. 肖华贵,饶勇,杨焕文,杨斌,李超. 2013

[14]高温胁迫下油菜籽粒成熟期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李超,荐红举,刘列钊,李加纳. 2014

[15]高油份双低杂交油菜绵新油19的选育研究. 杜才富,秦信蓉,高志宏. 2007

[16]甘蓝型油菜隐性胞核不育材料双低转育研究. 王华,侯国佐,赵继献. 1993

[17]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材料籽粒成熟特性研究. 王华,汤晓华. 2000

[18]两种环境下甘蓝型油菜含油量的差值QTL分析. 李超,李波,曲存民,阎星颖,付福友,刘列钊,谌利,李加纳. 2011

[19]早熟杂交油菜品种黔油早2号的选育. 黄泽素,代文东,唐容,李德珍,王少铭,张超. 2017

[20]甘蓝型油菜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两系86AB的选育. 张瑞茂,陈大伦,李敏,胡腾文.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