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玉米-紫花苜蓿间作模式与效应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刘忠宽 1 ; 曹卫东 2 ; 秦文利 1 ; 智健飞 1 ; 刘振宇 1 ;

作者机构: 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环境研究所

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关键词: 玉米;紫花苜蓿;间作;模式;效应

期刊名称: 草业学报

ISSN: 1004-5759

年卷期: 2009 年 18 卷 06 期

页码: 158-16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玉米和紫花苜蓿间作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间作模式和不同减氮水平下的光照强度、透光率、土壤养分含量、玉米产量、苜蓿产量和单位面积纯收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玉米大行距的加大,玉米行间和苜蓿带与玉米带间隔中部、底部的光照强度和透光率均表现增大趋势,除T4处理外,其他处理的玉米行间中部、底部的光照强度和透光率均高于对照CK。间作处理的有机质、有机氮、速效氮较对照均成增加趋势,而且这种趋势随着间作时间的延长越发明显,土壤有机质、有机氮、速效氮含量随玉米大行距的加大均成增加趋势。在保持单位面积株数相同的情况下,3个试验年份玉米籽粒产量均以T2处理最高,除T4处理玉米籽粒产量低于对照外,其他处理产量均高于对照,苜蓿产量随玉米大行距的加大均成增加趋势;3个试验年份单位面积纯收益均以T3处理最高,所有间作处理单位面积纯收益均高于对照。减氮均不同程度地造成了玉米减产,但随着间作时间的延长减氮所造成的减产幅度逐渐降低,到试验第3年,R1和R2处理的玉米产量与CK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第3年R1和R2处理的单位面积纯收益均高于CK,但差异不显著(P>0.05)。

  • 相关文献

[1]小麦-西瓜-玉米高效种植模式的优势分析及优化建议. 李宝深,黄成东,刘全清. 2010

[2]玉米-大豆间作复合体系光合特性研究. 王秀领,闫旭寿,徐玉鹏,刘忠宽. 2012

[3]玉米-紫花苜蓿间作效应研究. 刘忠宽,秦文利,智健飞,刘振宇. 2009

[4]河北省农业科研单位农技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基于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的调查. 郝桂琴,田东良. 2014

[5]农资企业营销模式的调查. 胡春芳,许皓月,牛细婷. 2010

[6]对我国农业园区发展实践的思考. 庞昭进,王有增,王秀果,郭安强,赵轩宇. 2017

[7]基于文献的河北省林下经济发展现状研究. 杨兰伟,胡春芳. 2016

[8]河北省辣椒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岳晓历,陈昶,郭敬华,董灵迪. 2023

[9]河北省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运行现状、问题及对策. 刘斐,刘猛,赵宇,南春梅,魏志敏,李顺国. 2015

[10]冀东滨海稻区稻改旱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王文成,郭艳超,刘海涛,王盛. 2011

[11]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模式实证研究——以谷子产业为例. 刘斐,刘猛,赵宇,南春梅,王慧军,李顺国. 2015

[12]唐山滨海地区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张国新,王秀萍,鲁雪林,王文成. 2006

[13]阜平县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分析及发展模式研究. 许皓月,吕军海,张强,李文会,高新民. 2017

[14]Arcgis和Illustrator在优势农产品布局规划制图中的应用. 侯亮,王桂荣,许皓月,牛细婷. 2013

[15]毛叶苕子-玉米套作体系减氮增效技术模式. 秦文利. 2024

[16]养分优化管理促进间作小麦高产群体的构建. 张艺,黄成东,廖丹,刘全清,张朝春. 2018

[17]冀丰1982间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及其生产示范效果. 朱继杰,赵红霞,王士杰,贾晓昀,李妙,王国印,潘秀芬,解辉,荆玲玲. 2021

[18]冀丰1982与不同作物间作的产量性状比较及经济效益分析. 朱继杰,赵红霞,王士杰,贾晓昀,和剑涵,李妙,王国印. 2020

[19]谷子与花生/大豆间作对产量效益的影响及其品种间差异. 崔纪菡,李顺国,刘猛,郭帅,赵宇,马俊婷,夏雪岩. 2020

[20]种植密度和间作豆科牧草对青贮玉米生产性能的影响. 赵海明,游永亮,武瑞鑫,翟兰菊,宋凤格,李源.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