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长期培肥对土壤肥力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朱平 1 ; 彭畅 1 ; 高洪军 1 ; 李强 1 ; 刘春光 1 ; 张林 1 ;

作者机构: 1.吉林省农业科学院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

关键词: 玉米;土壤;培肥;产量

期刊名称: 玉米科学

ISSN: 1005-0906

年卷期: 2009 年 17 卷 06 期

页码: 105-108+11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在吉林省中部重点产粮区的黑土上进行了近30年的土壤定位培肥研究。结果表明,连续30年不施肥料,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年均减少0.1 g/kg左右,单施化肥土壤有机质年平均矿化率约为0.38%,施入不同数量有机肥及与化肥配合施用的耕层土壤有机质平均年增加0.3 g/kg左右,土壤全氮含量的变化与土壤有机质趋势相同。施用有机肥可以降低土壤容重,下降幅度在0~0.06 g/cm3,不施肥和单施化肥区土壤容重呈增加趋势。施用高量有机肥,耕层土壤总孔隙、田间持水孔隙增加。长年施用有机肥的玉米产量与单施化肥的处理基本相同。有机-无机肥配施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改善耕层土壤理化性状,玉米产量稳定增加。

  • 相关文献

[1]玉米施N、K肥及密度的三因子试验研究. 边秀芝,任军,刘慧涛. 2005

[2]黑土肥力指标和有机无机培肥效果的研究. 孙宏德,李军. 1992

[3]玉米高产稳产土壤条件分析及调控措施研究. 徐航,尹枝瑞,刘志全,王玉贞,吴巍,张大光. 2000

[4]吉林省玉米高产高效生产土壤调控技术研究. 郭金瑞,边秀芝,闫孝贡,刘剑钊,任军. 2008

[5]玉米秸秆还田对旱田土壤有机质提升效果的探索. 刘春光,程正海,武俊男. 2021

[6]东北黑土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苗情的影响. 李奇峰,陈阜,张海林,刘武仁,郑金玉. 2007

[7]长期少耕对玉米产量与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1983~2002). 何奇镜,佟培生,边少锋,张丽华. 2004

[8]不同浓度沼液处理对土壤及玉米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张云,周敬,金汉帅,薛爽,张岩,赵昕,郑昊. 2023

[9]施用猪场粪污沼液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祝延立,那伟,郗登宝,赵新颖. 2012

[10]吉林省玉米高产土壤与一般土壤肥力差异. 任军,边秀芝,刘慧涛,高玉山,窦金刚. 2006

[11]玉米超高产中土壤与气候作用的初步研究. 徐航,尹枝瑞,刘志全,王玉贞,张临杰,李维岳. 2000

[12]耕作方式对东北春玉米农田土壤水热特征的影响. 宋振伟,郭金瑞,邓艾兴,寇太记,任军,张卫建. 2012

[13]不同玉米品种去留分蘖对生物学性状、产量及产值的影响. 方向前,闫伟平,吕端春,于钟富,杜佃河. 2016

[14]吉单631不同密度植株分蘗、产量及产量构成研究. 方向前,闫伟平,吕端春,于钟富,杜佃河. 2017

[15]不同培肥方式对玉米产量及其组分的影响. 闫孝贡,胡楠,袁静超,盖嘉慧,刘剑钊,张洪喜,梁尧,蔡红光,任军. 2017

[16]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不同播种量对生物学性状、产量及产值的影响. 方向前,杨粉团,李忠芹,柴寿江,孟祥盟,谭国波,赵洪祥,张丽华,李伟堂,于雷,刘春光,边少锋. 2009

[17]鸡粪与立茬还田配合应用对土壤养分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李瑞平,郑金玉,罗洋,郑洪兵,李伟堂,王浩,刘武仁. 2015

[18]半干旱区抗旱丰产玉米品种的评价及筛选. 闫伟平,边少锋,张丽华,谭国波,赵洪祥,李海,方向前,孟祥盟,孙宁. 2017

[19]不同施肥量下玉米去留分蘖对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方向前,闫伟平,付稀厚,吕端春,张文军. 2016

[20]不同产量潜力玉米品种群体生理参数研究. 谷岩,胡文河,王楠,陈喜凤,梁煊赫,岳杨,吴春胜.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