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糯玉米新品种‘苏科糯6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陈艳萍 1 ; 孙扣忠 2 ; 孔令杰 1 ; 赵文明 1 ; 管晓春 3 ; 景明宝 4 ; 袁建华 1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2.盐城市新洋农业试验站

3.江苏省种子管理站

4.江苏金大丰种业有限公司

关键词: 糯玉米;‘苏科糯6号’;育种;栽培技术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17 年 33 卷 09 期

页码: 12-16

摘要: 为了满足鲜食糯玉米生产和市场需求,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育成了优质、高产、抗病于一体的彩糯玉米品种‘苏科糯6号’。以自交系‘JS09116’为母本、‘JS04388’为父本,配制了单交种,于2011—2013年参加了江苏省区域试验。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11184.0 kg/hm2,比对照‘苏玉糯5号’减产1.9%;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11160 kg/hm2,比对照‘苏玉糯5号’增产7.9%。品质优于对照‘苏玉糯5号’;接种鉴定结果显示‘苏科糯6号’具有高抗茎腐病,抗大斑病、纹枯病,中抗粗缩病的特征。该品种具有品质好、色泽鲜艳、产量高、抗多种病害等优点,于2014年通过了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江苏省推广种植。种植时应结合配套栽培技术,确保鲜果穗品质和产量,实现高产高效。

  • 相关文献

[1]江苏省糯玉米育种进展、存在问题与对策. 黄小兰,薛林,任建,陆虎华,石明亮,陈国清,程玉静,郝德荣,冒宇翔,张振良. 2014

[2]普通玉米及鲜食玉米的产业化与育种策略探讨. 石明亮,薛林,胡加如,黄小兰,陈国清,陆虎华,印志同,熊素华,陈小晖,孙权星,陆冬梅,杨水英. 2009

[3]甜玉米与糯玉米互为种源的探讨. 张海军,周一波,佘义斌,程润东,张礼浩. 2007

[4]鲜食玉米新品种连花糯2号选育. 李洪涛,许瀚元,祝庆,李淑芬,迟铭,王军. 2020

[5]88份糯玉米自交系纹枯病抗性鉴定与评价. 章慧敏,宋旭东,周广飞,张振良,冒宇翔,陈国清,陆虎华,石明亮,黄小兰,薛林,郝德荣. 2022

[6]糯玉米新品种郑黑糯1号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赫明涛,王军,水玉林,张明. 2004

[7]糯玉米新品种渝糯8号优质栽培技术规程. 赫明涛,王军,张明. 2008

[8]鲜食糯玉米新品种苏玉糯1502的选育及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郝德荣,薛林,陆虎华,冒宇翔,石明亮,胡加如,黄小兰,张振良,周广飞,陈国清. 2017

[9]苏玉糯8号的选育与优质高效无公害栽培技术. 薛林,胡加如,印志同,黄小兰,陈国清,陆虎华,石明亮. 2006

[10]糯玉米新品种苏玉糯5号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赫明涛,王军,水玉林,张明. 2004

[11]苏北地区鲜食玉米的栽培技术及前景分析. 倪向群,贾波,谢庆春. 2012

[12]镇油3号育种策略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岳绪国,顾炳朝,郭圣业. 2006

[13]镇油6号的育种策略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岳绪国,顾炳朝,唐泽庆,扬军. 2012

[14]鲜食花糯玉米新品种苏玉糯18选育及栽培技术. 孙卫永,尹航,薛林. 2015

[15]小麦新品种明麦16选育及绿色高产栽培技术. 冯国华,张会云,刘东涛,王静,马红勃,刘静,陈荣振. 2018

[16]东油1号经济性状分析与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岳绪国,顾炳朝,唐泽庆,扬军. 2008

[17]甘薯新品种“彭苏2号”的选育及主要经济性状表现. 张启堂,谢一芝,郭小丁,曾志明,贾赵东. 2016

[18]大棚扁豆—鲜食糯玉米—黑塌菜高效种植模式. 宋益民,姜永平,邱海荣,章洪娟,丛国林,周金凤. 2014

[19]糯玉米的应用与开发. 黄小兰,孙权星,姜健,彭长俊,陈小晖,顾志华. 2012

[20]糯玉米塑盘育苗移栽三熟高效栽培技术. 赫明涛,王军,张明,吴承东.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