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新疆喀什地区设施栽培条件下丽蚜小蜂扩散功能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振宇 1 ; 胡红英 1 ; 吐尔逊 2 ; 郭文超 2 ; 艾尔肯·麦麦提 3 ; 吴家明 1 ;

作者机构: 1.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2.农业部西北荒漠绿洲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新疆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3.阿克苏地区荒漠节水农业试验推广站

关键词: 丽蚜小蜂;新疆;白粉虱;扩散能力

期刊名称: 新疆农业科学

ISSN: 1001-4330

年卷期: 2012 年 49 卷 07 期

页码: 1256-126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研究新疆喀什设施蔬菜种植区人工繁殖丽蚜小蜂的扩散功能,为利用人工繁殖丽蚜小蜂防治温室白粉虱提供技术支持。[方法]试验设置三个重复处理,放蜂数量均为2 000头,放蜂点设在温室大棚的中部,以放蜂点为中心点,对距离中心点东西方向2、4、6、8 m处植株作插牌标记,放蜂后3 d,采集标记植株叶片,带回室内观察寄生率,分析扩散距离与寄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丽蚜小蜂释放后第3 d,寄生率由中心点向东西两侧呈降低趋势,放蜂中心点和距中心点2 m处被丽蚜小蜂所寄生的白粉虱若虫寄生率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分别为中心点83.94%、2 m处为80.79%和77.36%,而与距中心点4、6和8 m处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距中心点8 m处平均寄生率最低,为11.46%和3.17%。[结论]在温室条件下,人工繁殖丽蚜小蜂由放蜂中心点向两侧扩散距离越远,寄生率越低。放蜂后3 d丽蚜小蜂的扩散范围集中在半径2 m的范围内,有部分个体扩散距离可以达到4~6 m,有极少数个体扩散距离可以达到8m。

  • 相关文献

[1]人工繁殖丽蚜小蜂防治温室白粉虱田间放蜂技术研究. 张振宇,吐尔逊,郭文超,胡红英,艾尔肯·麦麦提,吴家明. 2012

[2]伊犁河谷地区越冬后稻水象甲种群田间扩散规律的研究. 王小武,丁新华,吐尔逊,关志坚,何江,郭文超. 2016

[3]温室环境下高温驯化赤眼蜂适应性及控害研究. WU Jing,吴静,GUO Wen-chao,郭文超,Tuerxun. 2009

[4]温室白粉虱无公害防治技术. 崔元玕,赵莉,杨华,马俊义,范咏梅. 2000

[5]不同寄主植物对丽蚜小蜂寄生效应的影响. 王东升,吐尔逊,郭文超,何江,丁新华. 2015

[6]新疆畜产品市场供求分析及预测. ^A田刚^B1^D1%^A李亮^B2^D2%^A苏武铮^B3^D1. 2005

[7]新疆人工草地建植问题的探讨. 安沙舟,刘晓媛. 2002

[8]着眼已入世的新疆棉业竞争力. 李雪源,孙国清,秦文斌,买买提·莫明,吐尔逊江. 2002

[9]新疆设施园艺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伊鸿平,赵永生. 2005

[10]新疆棉花黄萎病菌致病力分化初步研究. 缪卫国,张昇,孙晓军,史大刚,田逢秀. 1999

[11]新疆植棉区纤维品质生态分布研究. 李雪源,秦文斌,孙国清,艾仙涛,吐逊江,莫明. 2004

[12]依据自然资源条件规划新疆大农业. 马盾,赵群智. 2002

[13]新疆陆地棉育种遗传组分拓展研究. 艾先涛,李雪源,孙国清,秦文斌,吐逊江,莫明. 2004

[14]推进多熟立体种植促进新疆农业高产高效与持续发展. 何雄,崔新建,马海刚,李忠华. 2002

[15]能源作物甜高粱开发利用研究. 王兆木,涂振东,贾东海. 2006

[16]新疆甜菜生产持续发展对策. 王燕飞,张立明. 2002

[17]新疆棉花枯萎病菌生理小种及其致病型监测. 缪卫国,张昇,史大刚,田逢秀. 1999

[18]新疆发展棉花生产的优势分析. 沈鸿,戴俊生,戴健. 2002

[19]新疆农业害虫生物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 GUO Wen-chao,郭文超,MA Qi,马祁,LIU Jian,刘建. 2009

[20]新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及政策导向探析. 明拥军,陈彤.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