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郭燕 1 ; 井宇航 2 ; 贺佳 1 ; 张会芳 2 ; 贾德伟 3 ; 王来刚 1 ;
作者机构: 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技术研究所/农业农村部黄淮海智慧农业技术重点实验室
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技术研究所/农业农村部黄淮海智慧农业技术重点实验室
3.河南省乡村产业发展服务中心
关键词: 冬小麦;无人机;数字正射影像;数字表面模型;生物量;产量
期刊名称: 河南农业科学
ISSN: 1004-3268
年卷期: 2023 年 52 卷 012 期
页码: 149-16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冬小麦生物量是表征产量的重要指标,通过无人机遥感技术对冬小麦生物量进行快速、无损监测能够及时掌握冬小麦生长情况,对冬小麦估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冬小麦孕穗期、开花期和灌浆期无人机数字正射影像(DOM)的光谱信息(SIs)和纹理特征(TFs),以及数字表面模型(DSM)提取的株高(HDSM),采用多元线性回归(MLR)、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和随机森林(RF)方法构建了冬小麦生物量估算模型,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产量估算.结果表明,使用DOM信息进行冬小麦生物量估算时,融合SIs+TFs构建的冬小麦生物量估算模型精度优于单一光谱指数或者纹理特征构建的模型;引入HDSM信息冬小麦生物量估算模型精度得到提高,3种方法以RF方法构建的开花期模型精度最高;融合HDSM信息进行冬小麦生物量估算时,估算精度的提高以TFs+HDSM最明显.冬小麦产量早期估算中,不同生育时期实测生物量与产量拟合以对数函数模型精度最高,孕穗期、开花期和灌浆期模型R2分别为0.87、0.88和0.92.耦合生物量与产量估算最优模型进行冬小麦早期估产,灌浆期估算模型精度最高,R2、RPD和RMSE分别为0.90、2.77和244.61 kg/hm2.因此,融合无人机影像DOM和DSM多源信息,集成机器学习算法,不仅可以对冬小麦生物量进行精准估算,还可以快速有效地对冬小麦产量进行早期估算,对于精准制定粮食安全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 相关文献
[1]基于无人机数字表面模型的冬小麦生物量估算模型构建及迁移能力分析. 郭燕,贺佳,曾凯,张彦,张红利,郑国清,王来刚. 2024
[2]不同水分条件下施磷位置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马政华,寇长林,康利允. 2016
[3]保水剂与N肥施用对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土壤有机C、全N的影响. 杨永辉,武继承,管秀娟,何方. 2009
[4]基于无人机影像多时相的小麦品种氮效率分类识别. 臧少龙,刘淋茹,高越之,吴珂,贺利,段剑钊,宋晓,冯伟. 2024
[5]基于多层级特征筛选和无人机影像的冬小麦植株氮含量预测. 郭燕,王来刚,贺佳,井宇航,宋晓宇,张彦,刘婷. 2024
[6]无人机飞行高度对冬小麦植株氮积累量预测模型的影响. 井宇航,郭燕,张会芳,戎亚思,张少华,冯伟,王来刚,贺佳,刘海礁,郑国清. 2022
[7]保水剂用量对小麦不同生育期根系生理特性的影响. 杨永辉,武继承,吴普特,黄占斌,赵西宁,管秀娟,何方. 2011
[8]冬小麦生物量高光谱遥感监测模型研究. 贺佳,刘冰峰,郭燕,王来刚,郑国清,李军. 2017
[9]基于SPOT-5影像的冬小麦拔节期生物量及氮积累量监测. 王备战,冯晓,温暖,郑涛,杨武德. 2012
[10]基于无人机遥感的玉米叶面积指数与产量估算. 王来刚,徐建华,贺佳,李冰,杨秀忠,王利军,郭燕. 2020
[11]氮肥减施对玉米机收品种产量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张盼盼,刘京宝,黄璐,乔江方,李川,张美微. 2020
[12]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小麦生产中的应用综述. 杨程,闫歌,杜思梦,李向东. 2021
[13]不同种植方式生育后期湿涝胁迫对花生生物量、根系形态及产量的影响. 张俊,汤丰收,刘娟,臧秀旺,张忠信,董文召,刘华,苗利娟,徐静. 2015
[14]分层供水施磷对冬小麦磷效率及产量的影响. 马政华,寇长林,康利允. 2015
[15]分层供水施磷对冬小麦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 马政华,寇长林,康利允. 2015
[16]不同生态条件下品种和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张美微,谢旭东,王晨阳,马耕,卢红芳,周国勤,谢迎新,马冬云. 2016
[17]播期因子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效应. 郭春强,罗鹏,曹燕燕,葛昌斌,黄杰,黄全民. 2015
[18]分层供水施磷对冬小麦产量和氮、磷、钾养分吸收及其在不同器官分配的影响. 马政华,寇长林,康利允. 2015
[19]播期、播量对小麦郑麦101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何盛莲,吴政卿,雷振生,杨攀,周正富,晁岳恩,李文旭,徐福新,汪庆昌,李巍. 2018
[20]保护性耕作对农田土壤水分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丁晋利,魏红义,杨永辉,张洁梅,武继承.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基于深度学习的玉米包衣种子品种识别
作者:冯晓;张辉;刘正;张会芳;陈海燕;赵威;郑国清;马中杰
关键词:玉米;包衣种子;品种识别;可见光;深度学习
-
河南省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实践与思考
作者:刘海礁;王瑛;李永鑫;杨帆;邱雅洁;上官彩霞;张会芳
关键词: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实践模式;河南省
-
小麦主要病害遥感监测研究进展
作者:贺佳;郝瑞;任淑芳
关键词:小麦;病害;遥感监测;近地遥感;无人机;卫星
-
河南省联合体试验小麦品种综合性状分析与评价
作者:张会芳;燕照玲;刘海礁;段俊枝;陈海燕;郭燕;王楠;杨翠苹;齐红志
关键词:小麦;联合体试验;省统一试验;试验容量;品种性状;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河南省
-
河南省农业科技应急服务能力建设研究
作者:王瑛;刘海礁;邱雅洁;杨帆;张辉;冯晓;张会芳
关键词:农业自然灾害;应急服务;问卷调查;河南省
-
基于无人机数字表面模型的冬小麦生物量估算模型构建及迁移能力分析
作者:郭燕;贺佳;曾凯;张彦;张红利;郑国清;王来刚
关键词:冬小麦;生物量;估算;无人机;株高;迁移能力
-
基于多层级特征筛选和无人机影像的冬小麦植株氮含量预测
作者:郭燕;王来刚;贺佳;井宇航;宋晓宇;张彦;刘婷
关键词:无人机;冬小麦;氮素;多层级特征筛选;LASSO回归;机器学习;最小二乘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