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刘旭 1 ; 李双异 2 ; 彭畅 3 ; 张维俊 2 ; 葛壮 2 ; 安婷婷 2 ; 薛振亚 4 ; 汪景宽 2 ;
作者机构: 1.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农业部东北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土肥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
2.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
3.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4.辽宁省铁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关键词: 深松;秸秆深还;黑土;有机碳;活性碳组分
期刊名称: 土壤通报
ISSN: 0564-3945
年卷期: 2019 年 03 期
页码: 602-60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深松和秸秆还田是增加土壤耕层厚度、提高有机质含量和培肥地力的重要途径。试验以吉林省农业科学院长期定位试验站黑土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原位培养方法,探究深松和秸秆深还后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碳组分变化。结果表明:(1)在0~20 cm表层中,深松(DL)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在0~360 d内无明显变化,而活性有机碳含量和微生物熵在30 d和150 d显著提高;秸秆深还(DS)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含量以及微生物熵在整个培养期较CK处理平均提高2.96%、17.36%、18.16%和14.80%。(2)在20~35 cm亚表层中,与CK相比,DL处理的土壤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含量和微生物熵在30 d时显著增加,60 d时各指标明显降低;DS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含量和微生物熵比CK显著提高10.69%、24.86%、21.93%和10.14%。(3)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微生物熵两两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综上可见,秸秆深还能显著提高表层和亚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和微生物熵以及亚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
- 相关文献
[1]不同深还秸秆用量对黑土腐殖质组成的影响. 黄莹,窦森,高洪军,董炜华. 2020
[2]不同培肥措施对土壤物理性状及无机氮的影响. 蔡红光,袁静超,闫孝贡,刘剑钊,张洪喜,梁尧,任军. 2017
[3]长期宽窄行交替种植条带深松对农田黑土理化特性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周思琪,罗洋,隋鹏祥,王浩,任英,郑洪兵,李瑞平,赵宇,袁野,田圣陶,傅民杰,郑金玉,刘武仁. 2024
[4]玉米秸秆覆盖与深翻两种还田方式对黑土有机碳固持的影响. 梁尧,蔡红光,杨丽,程松,张水梅,袁静超,刘剑钊,刘松涛,任军. 2021
[5]玉米秸秆源有机物料还田对黑土团聚体碳氮分布的影响. 刘婷慧,范围,闫金垚,张畅,张水梅,程松,袁静超,刘剑钊,任军,梁尧,蔡红光. 2024
[6]化肥配施不同剂量有机肥对黑土团聚体中有机碳与腐殖酸分布的影响. 梁尧,苑亚茹,韩晓增,李禄军,邹文秀,任军,李刚. 2016
[7]有机肥氮替代50%化肥氮有效改善吉林省中部地区黑土团聚体性状. 王周,李强,彭畅,姚颜莹,朱天润,焦云飞,张秀芝,高纪超,高洪军. 2024
[8]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深松蓄水耕作技术研究. 边少锋,马虹,薛飞,杨双,谭国波. 2000
[9]半干旱区深松垄作对春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闫伟平,边少锋,赵洪祥,谭国波,张丽华,李海,方向前,孟祥盟,孙宁. 2016
[10]深松条件下春玉米花后衰老过程中根系生物学变化特征. 曹庆军,姜晓莉,杨粉团,李刚,陈喜凤. 2014
[11]深松对土壤结构及玉米根系的影响(英文). 闫伟平,边少锋,谭国波,赵洪祥,李海,张丽华,方向前,孟祥盟,孙宁. 2016
[12]提高易旱地区玉米产量的有效途径. 刘翔,朱平. 1998
[13]不同农艺运筹模式对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及群体光合特性的影响. 展文洁,刘剑钊,梁尧,袁静超,张洪喜,刘松涛,蔡红光,任军. 2020
[14]隔年深松对土壤性质、根系活性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闫伟平,张丽华,徐晨,赵洪祥,谭国波,孙宁,李斐,边少锋. 2020
[15]深松对三江平原春玉米田土壤水分和产量的影响. 郑培峰,张晓龙,司雨,吕艳杰,王立春,王永军. 2023
[16]不同培肥方式下春玉米氮磷钾养分累积与分配特征. 张秀芝,蔡红光,闫孝贡,刘剑钊,彭畅,高洪军,任军,朱平. 2014
[17]模拟犁底层对春玉米物质积累及转运与分配的影响. 曹庆军,李刚,杨粉团,宋凤斌,姜晓莉,陈喜凤. 2017
[18]深松施肥对退化羊草草地的改良效果研究. 齐宝林. 2014
[19]深松对玉米早衰的调控作用. 陈喜凤,杨粉团,姜晓莉,李刚. 2011
[20]玉米宽窄行交替休闲种植根系分布规律研究. 刘朝巍,谢瑞芝,张恩和,刘武仁,李少昆.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长期化肥有机替代对黑土氮转化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高纪超;李强;朱平;彭畅;张秀芝;高洪军;焦云飞;张宇航;武俊男;徐灵颍
关键词:黑土;化肥;有机肥;长期定位;酶活性
-
松嫩平原不同耕地土壤剖面的有机质及腐殖物质分布特征对比研究
作者:高纪超;朱平;李强;彭畅;张秀芝;焦云飞;高洪军;武俊男;杨洋
关键词:土壤剖面;土壤腐殖物质;土壤有机质;分布
-
黑土团聚体有机磷及其组分对长期不同施肥措施的响应
作者:张秀芝;牛铭晨;高纪超;彭畅;李强;焦云飞;朱平;高洪军
关键词:玉米;长期定位施肥;黑土;团聚体;有机磷
-
松嫩平原不同类型土壤剖面形态描述及其性状分析
作者:高纪超;李强;高洪军;张秀芝;彭畅;焦云飞;朱平;武俊男;徐灵颍;岳娜
关键词:土壤剖面;养分;土壤类型;土壤有机质
-
有机肥氮替代50%化肥氮有效改善吉林省中部地区黑土团聚体性状
作者:王周;李强;彭畅;姚颜莹;朱天润;焦云飞;张秀芝;高纪超;高洪军
关键词: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黑土;团聚体分布;团聚体稳定性;有机碳;全氮;碳氮比
-
长期施肥黑土phoD微生物群落特征及其对有机磷组分的影响
作者:申文艳;张乃于;李天娇;宋天昊;张秀芝;彭畅;刘红芳;张淑香;段碧华
关键词:黑土;长期施肥;phoD功能基因;微生物群落;有机磷组分
-
长期施肥对黑土和棕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及驱动因素
作者:李天娇;张乃于;申文艳;宋天昊;刘红芳;刘晓燕;张秀芝;彭畅;杨劲峰;张淑香
关键词:长期施肥;黑土;棕壤;团聚体稳定性;有机碳组分;铁铝氧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