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棉铃虫对转Bt基因抗虫棉的为害损失及其防治指标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徐文华 1 ; 王义成 2 ; 李红阳 1 ; 吉荣龙 3 ;

作者机构: 1.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

2.江苏省盐都县郭猛镇农技站

3.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新洋试验站

关键词: 棉铃虫;转Bt基因抗虫棉;为害损失;防治指标

期刊名称: 江西农业学报

ISSN: 1001-8581

年卷期: 2003 年 15 卷 02 期

页码: 21-25

摘要: 采用田间接虫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江苏沿海地区棉铃虫对转Bt基因抗虫棉的为害损失与防治指标。结果表明,转Bt棉田的残虫量、蕾铃被害率和产量损失均随着接虫量的加大而增加;接虫量与残虫量的关系2代呈对数增长,3、4代表现为直线增长;转Bt棉田棉铃虫2、3、4代的防治指标分别为每百株有3龄左右幼虫15、8和10头或蕾铃被害率依次达1.18%、2.70%和3.30%。

  • 相关文献

[1]转Bt基因抗虫棉棉盲蝽防治指标研究. 徐文华,李红阳,王瑞明,左文惠,刘标. 2007

[2]中、晚粳稻区白背飞虱为害损失及其防治指标研究. 张夕林,张谷丰,孙雪梅,丁宗泽,李飞. 1999

[3]江苏沿海农区转Bt基因抗虫棉的研究进展. 徐文华,王瑞明,吴春,宋贤利,王凤良. 2005

[4]江苏沿海地区Bt棉主栽品种的性状评价. 徐文华,王永山,王义成,宋贤利,杨本国. 2003

[5]Bt棉不同种植比例对棉铃虫发生量的影响. 徐文华,王瑞明,王永山,钱泽岭. 2004

[6]转Bt基因抗虫杂交棉的应用技术研究. 钱泽岭,严克华,徐文华. 2004

[7]江苏盐城农区4个Bt棉品种的抗性与生育特性. 钱泽岭,严克华,卢珊,单晓林,曹琴. 2004

[8]转基因抗虫棉承受棉铃虫风险压力研究初报. 束春娥,孙以文,孙洪武. 2000

[9]油菜蚜虫种群消长和为害损失及药剂试验. 陈茂林,杨代凤. 2000

[10]射阳棉区棉田盲蝽象灾变规律与综合治理对策. 刘海南,郑央萍,陈建平,徐文华,刘标. 2009

[11]转Bt基因抗虫棉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李孝刚,刘标,徐文华,曹伟,方志翔,刘蔸蔸,贺昭和,韩正敏. 2011

[12]江苏沿海地区转Bt基因抗虫棉对棉田昆虫种群的影响. 徐文华,刘标,王瑞明,郑央萍,张毅,李孝刚. 2008

[13]棉盲蝽优势种在转Bt基因抗虫棉田的动态分布. 徐文华,卞同洋,刘标,王瑞明,郑央萍. 2007

[14]转Bt基因棉田害虫和天敌组成及优势类群时序动态. 张龙娃,柏立新,韩召军,束春娥,董双林. 2005

[15]花粉管通道法转基因抗虫棉外源基因的整合方式. 张保龙,倪万潮,张天真,郭旺珍,徐英俊,姚姝. 2004

[16]非靶标害虫在转Bt基因抗虫棉田的虫量消长动态与原因分析. 徐文华,王瑞明,吉荣龙,吴翠英,曹琴. 2003

[17]4种剌吸式口器害虫在Bt棉田的消长动态及原因. 钱泽岭,严克华,李春宏,崔必波. 2004

[18]ELISA方法鉴定转Bt基因抗虫棉. 陈松,张震林,张香桂,周宝良. 2003

[19]三化螟危害损失与防治指标的研究. 陈惠祥,陈小波,顾国华. 1999

[20]水稻大螟孕卵与寄主杂草的关系及其危害. 李洪山,李慈厚. 200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