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眼斑双锯鱼(Amphiprion ocellaris)发育中体色花纹时序发生的色素细胞变化和控制基因表达的分析Ⅱ.仔稚幼鱼时期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孙志宾 1 ; 孙伟恒 1 ; 王新安 1 ; 马爱军 1 ; 黄智慧 1 ; 李迎娣 1 ; 苟冬惠 1 ; 于宏 1 ; 闫鹏飞 1 ; 田蜜 1 ; Vorathep Muthuwan 2 ; 曲江波 3 ; 洪宜展 4 ;

作者机构: 1.海水养殖生物育种与可持续产出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东盟海水养殖技术“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青岛)

2.布拉帕大学海洋科学研究所

3.烟台开发区天源水产有限公司

4.海南省展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关键词: 眼斑双锯鱼;发育;体色花纹;时序发生;色素细胞;表达分析

期刊名称: 海洋与湖沼

ISSN: 0029-814X

年卷期: 2024 年 003 期

页码: 756-76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眼斑双锯鱼(Amphiprion ocellaris)属于鲈形目、雀鲷科、双锯鱼属,是热带珊瑚礁观赏鱼类的首选品种,其不同发育时期各种色素细胞的动态变化及其控制基因表达情况有待深入研究。记录了眼斑双锯鱼仔稚幼鱼体色花纹模式建成的发育过程,对比不同发育时期体色变化的特点,筛选出仔稚幼鱼时期体色花纹变化较为明显的9个发育时期,并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了眼斑双锯鱼各发育时期的10个体色控制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眼斑双锯鱼的体色发生存在明显的时序性,仔鱼时期鱼体呈现半透明状,黑色素细胞排列在身体两侧,随着生长发育数量逐渐增多;稚鱼时期,体表开始出现红色素细胞和黄色素细胞,身体慢慢变得不透明,9 dph开始出现第一道条纹,虹彩色素细胞数量逐渐增多,10 dph时期观察到第二道条纹出现;幼鱼时期,三道白色条纹完全形成,体表的橙红色和白色条纹被黑色素细胞分隔开来,界线逐渐清晰,长成完整的花纹。结合荧光定量PCR结果分析发现:在仔稚幼鱼阶段,10个体色控制基因在各发育时期均有表达,不同功能分类的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变化趋势差异较大,在仔稚幼鱼前期表达量变化较大的基因主要为TYR、Dct、Ednrb、Sox10等与黑色素细胞迁移、分化、合成相关的基因;随着幼鱼不断的生长发育,白色条纹逐条出现,与虹彩色素细胞相关的Fms、Foxd3等基因也开始出现表达量显著上升的趋势。

  • 相关文献

[1]眼斑双锯鱼(Amphiprion ocellaris)发育中体色花纹时序发生的色素细胞变化和控制基因表达的分析 Ⅰ.胚胎时期. 孙伟恒,孙志宾,王新安,马爱军,李迎娣,苟冬惠,于宏,李昊喆,Vorathep Muthuwan,曲江波,洪宜展. 2024

[2]饲料蛋白水平对眼斑双锯鱼幼鱼生长性能和体成分的影响. 叶乐,胡静,赵旺,王雨,吴开畅. 2017

[3]恩诺沙星对眼斑双锯鱼生理生化的影响. 高鸿伟,胡静,杨蕊,周胜杰,于刚,马振华. 2019

[4]自然海水与人工海水养殖下眼斑双锯鱼 消化酶及抗氧化酶活性比较. 胡静,周胜杰,杨蕊,陈旭,杨其彬,马振华. 2019

[5]眼斑双锯鱼仔稚鱼发育异速生长. 胡静,周胜杰,杨蕊,陈旭,杨其彬,马振华. 2020

[6]眼斑双锯鱼的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王斌,王士莉,杨爱国,陈超,李迪. 2010

[7]饲料糖水平对眼斑双锯鱼幼鱼生长性能和体成分的影响. 赵旺,牛津,胡静,吴开畅,王雨,杨蕊,叶乐. 2017

[8]池塘养殖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无眼侧体色黑化消褪机理. 朱学武,徐永江,柳学周,史宝,王滨. 2017

[9]冻藏时间对养殖大黄鱼体色和肌肉品质的影响. 郭全友,李松,李保国,杨絮. 2020

[10]几种鲤、鲫鱼腹膜色素细胞的初步观察. 徐伟,曹顶臣,李池陶. 2005

[11]几种鲤鲫鳞片色素细胞和体色发生的观察. 徐伟,李池陶,曹顶臣,尹家胜. 2007

[12]橘色双冠丽鱼黑色素细胞和黄色素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宋红梅,周康奇,田雪,汪学杰,刘超,刘奕,牟希东,胡隐昌. 2021

[13]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体表色素细胞观察及POMC表达特性分析. 史学营,徐永江,武宁宁,柳学周,杨洪军,臧坤,史宝,李存玉. 2015

[14]豹纹鳃棘鲈早期色素细胞发生与体色调控. 吴雷明,陈超,粱友,李炎璐,宋振鑫,翟建明,庞尊方,王鲁. 2012

[15]斑节对虾TLR22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刘文静,杨丽诗. 2011

[16]中国紫蛤的人工育苗. 吴进锋,陈素文,陈利雄,朱长波,奚祝生,庄娘惜. 2009

[17]Hox基因及其在软体动物中的研究进展. 王师,杨志辉,李语丽,程陶然,刘平平,米雪,包振民. 2017

[18]亲本高温驯化和囊胚期热应激对刺参幼体生长、发育影响的初步研究. 于姗姗,王青林,董云伟. 2015

[19]卵形鲳够免疫器官的早期发育. 蔡文超,区又君,李加儿,孙鹏. 2012

[20]尖吻鲈尾部骨骼胚后发育研究. 周胜杰,胡静,马振华,陈旭,杨其彬,杨蕊,刘亚娟,孟祥君.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