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江苏淮北小麦品种(系)重要性状功能基因的KASP检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杜莹莹 1 ; 顾正中 1 ; 周羊梅 1 ; 王安邦 1 ; 杨子博 1 ; 张勇 1 ;

作者机构: 1.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淮安市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小麦;功能基因;KASP标记

期刊名称: 麦类作物学报

ISSN: 1009-1041

年卷期: 2023 年 003 期

页码: 279-28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解江苏淮北麦区小麦品种(系)重要性状功能基因的组成,利用高通量KASP标记技术对江苏淮北麦区74份小麦品种(系)的产量、品质、抗病虫性以及抗穗发芽相关基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产量性状相关基因中, TaSus1-7B、 TaSus2-2A、 TaGS3-D1、 TGW6-A1、 TaGW2-6A、 TaCwi-A1、 TaCWI-4A和 TaCWI-5D的高粒重等位变异占供试材料的60%以上,分布频率分别为94.59%、75.68%、90.54%、100%、98.65%、86.49%、82.43%和100%。品质性状相关基因中,高分子量麦谷蛋白(HWM-GS)基因 Glu-A1、Glu-B1和Glu-D1的优异亚基分布频率分别为82.43%、2.70%和47.30%;非1B/1R易位的分布频率为31.08%;非糯质等位变异 Wx-B1a在所有供试材料中均能检测到,而高蛋白质含量等位变异 Gpc-B1(+)在供试材料中均未检测到;籽粒硬度基因Pina-D1、 Pinb-D1和 Pinb2-V2的硬度等位变异分布频率分别为1.35%、63.51%和25.68%;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基因 TaPpo2-2D的低活性等位变异分布频率为18.92%,而 TaPpo2-2A低活性等位变异在供试材料中均未检测到;黄色素含量基因 TaPsy-A1、 TaPsy-B1、 TaPsy-D1、 TaPds-B1、 TaLyc-B1、 TaZds-A1和 TaZds-D1的低黄色素含量等位变异分布频率分别为36.49%、62.16%、93.24%、44.59%、83.78%、16.20%和100%。抗赤霉病基因中,苏麦3号 Fhb1基因型和UMN10 Fhb1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05%和2.70%;抗条锈病基因 Yr15的分布频率为4.05%;抗叶锈病基因 Lr14a和Lr68的分布频率分别为27.03%和40.54%;抗禾谷孢囊线虫病基因 Cre8的分布频率为39.19%。抗穗发芽基因中, TaPHS1、 TaMFT-A1、 TaVP1-B1和 TaSdr-B1的抗穗发芽等位变异的分布频率分别为67.57%、31.08%、67.57%和12.16%。

  • 相关文献

[1]宁麦9号/扬麦158重组自交系群体产量性状的遗传解析. 姜朋,张旭,吴磊,何漪,张平平,马鸿翔,孔令让. 2021

[2]宁麦9号与扬麦158株高及其构成因素的遗传解析. 姜朋,何漪,张旭,吴磊,张平平,马鸿翔. 2020

[3]油菜抗咪唑啉酮类除草剂基因标记的开发与应用. 胡茂龙,程丽,郭月,龙卫华,高建芹,浦惠明,张洁夫,陈松. 2020

[4]基于高通量芯片的大麦高效KASP标记的开发和应用. 徐婷婷,孟珊,朱小品,邹淑琼,狄佳春,杨欣,朱银,郭春滨,颜伟. 2024

[5]基于高通量测序开发玉米高效KASP分子标记. 周玲,林峰,王蕊,王凤格,赵涵. 2019

[6]转座子诱变生防枯草芽胞杆菌B-916及抗真菌活性相关基因的克隆. 陈志谊,刘永锋,张杰,刘邮洲,王晓宇,聂亚锋. 2009

[7]陆生蔬菜浮床对富营养化水体氮磷的去除以及水体、根系细菌群落分析. 周佳林,段婧婧,王宁,李明,陈小锋,薛利红. 2024

[8]转座子诱变生防菌B-916及抗真菌活性相关基因克隆. 陈志谊,刘永锋,张杰,刘邮洲,王晓宇,聂亚锋. 2008

[9]转基因抗病小麦环境安全评价研究. 史建荣,吴季荣,徐剑宏,林凡云,祭芳. 2010

[10]江苏省淮北地区小麦育种进展与发展趋势分析. 李筠,冷苏凤,王龙,任立凯,李强. 2010

[11]普通小麦望水白矮秆多蘖突变体的鉴定及遗传分析. 卞能飞,温明星,高润红,王海燕,王秀娥. 2013

[12]江苏省小麦田杂草生态经济防治阈期的研究. 李永丰,李宜慰,娄群峰,黄开红,周恒昌. 2001

[13]小麦赤霉病抗性分子标记研究. 张旭,任丽娟,周淼平,高力,沈晓蓉,向阳海,马鸿翔,陆维忠. 2005

[14]江苏首次发现小麦条纹病毒病. 邓金花,范永坚,熊如意,程兆榜,刘海建,成长庚,游树立,邢卫锋,周雪平,周益军. 2005

[15]稻秸秆覆盖田小麦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细菌多态性及其拮抗物质的分析. 曹启光,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院,陈怀谷. 2005

[16]中国小麦抗赤霉病育种的成就、问题与对策. 陆维忠,姚金保. 2001

[17]小麦纹枯菌拮抗菌的鉴定及其生防相关性状的研究. 陈丽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王其秀,朱韬,陈怀谷,王宗华. 2005

[18]小麦抗黄花叶病基因的AFLP标记. 于嘉林,何震天,陈秀兰,聂桓,韩月澎,王锦荣. 2003

[19]长江下游地区小麦超高产育种的探讨. 姚金保,姚国才,杨学明,钱存鸣,周朝飞. 2001

[20]8种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比较. SONG Yi-Ming,宋益民,MA Ya-Fang,马亚芳,CHEN Hui.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