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文德 1 ; 陈素馨 1 ; 张树发 1 ; 李璧铣 2 ; 郑礼 2 ;
作者机构: 1.张家口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农学系
2.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研究所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羽化;交尾;产卵
期刊名称: 张家口农专学报
ISSN: 1008-2719
年卷期: 2002 年 04 期
页码: 1-5+32
摘要: 报道了河北省亚洲玉米螟第一、二代成虫的羽化、交尾和产卵节律。两代成虫昼夜均有羽化,夜间明显多于白天。一代成虫羽化高峰为20~22时,二代成虫20~1时羽化较多。成虫在田间交尾最早始于20时10分,最晚为5时前后。交尾盛期:2代区一代成虫为23~4时,3代区一代成虫为1~3时,二代成虫为23~3时。两代成虫夜间产卵量占全天的89~98.7%,前半夜多于后半夜。一代成虫产卵高峰在20~21时,二代成虫21~22时产卵最多。以上结果与本项研究已报道的成虫行为动态和行为目的一致。
- 相关文献
[1]亚洲玉米螟1代和2代成虫行为生物学研究——Ⅰ栖息与交尾场所及夜间行为动态. 李文德,陈素馨,李璧铣,郑礼,李绍印. 2002
[2]管侧沟茧蜂雌蜂日龄和寄生经历对寄生率及子代的影响. 钟勇,路子云,屈振刚,刘文旭,刘小侠,李建成. 2010
[3]韭菜迟眼蕈蚊成虫行为活动昼夜节律. 李梦瑶,张亚南,葛亚菲,杨小凡,范凡,魏国树. 2023
[4]光暗周期和光照强度对梨小食心虫成虫产卵昼夜节律的影响. 杨小凡,马爱红,朱洁,牛一平,冉红凡,路子云,李建成. 2025
[5]苏云金杆菌芽孢与晶体不同配比对亚洲玉米螟的毒效. 张敏鹰,范秀华,邢建民. 1988
[6]亚洲玉米螟越冬代成虫扩散行为与迁飞可能性研究. 周大荣,宋彦英,李璧铣,张广义,高书兰,刘勇,郑礼,王蕴生,谢为民,李文德,潘永成. 1994
[7]利用玉米螟赤眼蜂在朝鲜防治亚洲玉米螟的效果评价. 白树雄,张峰,郑礼. 2006
[8]亚洲玉米螟为害对玉米镰孢穗腐病发生程度的影响. 石洁,王振营,何康来,丛斌. 2012
[9]华北地区穗期亚洲玉米螟为害与玉米穗腐病发生的关系. 何康来,王振营,石洁,董建臻. 2005
[10]用亚洲玉米螟测定苏芸金杆菌制剂毒力效价的研究. 黎新莹,冯书亮,傅韵琴,范秀华,邢建民. 1991
[11]亚洲玉米螟为害后玉米冠层光谱变化和产量损失研究. 文丽萍,石洁,王振营,何康来,程登发.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丽蚜小蜂及配套措施联合控制技术对温室粉虱的防治效果
作者:王玉波;方美娟;何晓庆;刘冬;郑礼
关键词:丽蚜小蜂;防虫网;清除底部老叶;粉虱;成虫数量
-
蚜虫密度对食蚜瘿蚊终身产卵量的影响
作者:郭慧娟;李保平;王玉波;郑礼;孟玲
关键词:产卵对策;猎物数量;斑块质量;终身产卵量;食蚜瘿蚊
-
麦蛾卵龄对玉米螟赤眼蜂寄生选择及后代质量指标的影响
作者:宋凯;何运转;郑礼
关键词:寄主卵龄;麦蛾;质量;玉米螟赤眼蜂
-
日光温室粉虱发生规律
作者:王玉波;李梦;方美娟;张胜古;郑礼
关键词:日光温室;粉虱;发生规律;分布位置
-
释放丽蚜小蜂防治越冬番茄温室白粉虱技术研究
作者:王玉波;李梦;郑礼
关键词:番茄;温室;丽蚜小蜂;白粉虱;应用技术
-
光周期、温度对丽蚜小蜂生长发育的影响
作者:朱楠;王玉波;张海强;郑礼;刘顺;魏国树
关键词:
-
利用烟草规模化繁殖烟粉虱初步研究
作者:王玉波;郑礼;郑书宏;何晓庆;毛文杰
关键词:烟草;烟粉虱;繁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