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杨桃细菌性斑点病菌的ITS序列分析及PCR检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林静 1 ; 陈庆河 2 ; 李本金 2 ; 兰成忠 2 ; 邱思鑫 3 ; 许旭萍 1 ; 翁启勇 2 ;

作者机构: 1.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3.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杨桃细菌性斑点病菌;ITS分析;分类;PCR检测

期刊名称: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ISSN: 1674-7968

年卷期: 2011 年 19 卷 04 期

页码: 195-20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由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pv.averrhoi)引起的杨桃(Averrhoa carambola)细菌性斑点病是杨桃生产上的重要病害。本研究利用细菌16S~23SrDNA间的内源转录间隔区(internaltranscribedspacer,ITS)序列通用引物L1(5'-AGTCGTAACAACGTAGCCGT-3')和L2(5'-GTGCCAAGGCATCCACC-3')扩增参试菌株的基因组DNA;并对其PCR产物进行克隆测序,经多重比对分析后设计出杨桃细菌性斑点病菌的特异性引物PsaveF(5'-CTTATCGACGACTCAGCTGCG-3')和PsaveR(5'-TCATGCGTTGATCGTCAGGATC-3')。此引物可以从杨桃细菌性斑点病菌基因组DNA中扩增出373bp的特异性片段,而其余参试的细菌无扩增条带,该引物检测的灵敏度可达10pg,且可从自然发病的杨桃组织中扩增出特异性条带。表明该方法可以应用于杨桃细菌性斑点病的快速、灵敏、可靠的检测。此外,本研究对多种病原细菌的ITS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发现该病菌与核果树细菌性溃疡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morsprunorum是近源种。该检测技术对杨桃细菌性斑点病害的控制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 相关文献

[1]建兰胶孢炭疽菌ITS序列分析及其PCR快速检测. 姚锦爱,余德亿,陈福如,黄鹏,陈峰. 2013

[2]番石榴焦腐病菌的ITS分析及PCR检测. 高新明,李本金,兰成忠,翁启勇,陈庆河. 2011

[3]4个毛木耳菌株的农艺性状及ITS评价分析. 柯丽娜,袁滨,吴小平,柯斌榕,张志鸿,巫鹏飞. 2016

[4]稻曲病菌的SCAR标记及其PCR检测. 陈福如,林廷邦,甘林,杜宜新,阮宏椿,杨秀娟. 2013

[5]鸭疫里默氏菌的血清型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程龙飞,陈红梅,施少华,傅光华,万春和,傅秋玲,黄瑜,林建生. 2013

[6]一株苯酚降解菌(Alcaligenes faecalis BC2001)的PCR检测及其苯酚降解特性研究. 林智敏,宋亚娜,姚梅宾,陈彬,郑伟文. 2007

[7]猪源2型链球菌福建株CPS2J基因PCR检测及序列分析. 俞伏松. 2009

[8]满江红属系统学研究的新进展. 陈坚,徐国忠. 2001

[9]24份龙眼种质资源RAPD分析. 许奇志,李韬,陈秀萍,许秀淡,陈亮,郑少泉. 2008

[10]福建野生大豆生态分布及其分类. 刘德金,徐树传. 1991

[11]芽胞杆菌种类脂肪酸鉴定与分子鉴定方法的比较. 刘国红,林营志,刘波,林乃铨. 2012

[12]鸭腺病毒A型Hexon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万春和,刘荣昌,陈翠腾,程龙飞,傅光华,傅秋玲,施少华,陈红梅,黄瑜. 2017

[13]李的孢粉学初步研究. 廖汝玉,任丽花,曾志芳,尹兰香. 2016

[14]南方休闲农业风景资源分类与景观评价. 潘宏,张燕青,林方喜,范超,魏云华. 2017

[15]抗菌肽研究及其在植物病害控制中的应用. 王贤达,林雄杰,胡菡青,王宗华,范国成. 2014

[16]基于稀土元素指纹分析判别安溪铁观音和华安铁观音的研究. 姚清华,林虬,颜孙安,苏德森,林香信,方灵. 2017

[17]茶叶色素研究进展. 陈键,王丽丽,宋振硕. 2013

[18]正呼肠孤病毒及其分类学依据研究进展. 张云,刘明,欧阳岁东,童光志. 2004

[19]基于稀土元素指纹分析的铁观音原产地溯源技术. 姚清华,颜孙安,张炳铃,林香信,苏火贵,林虬. 2018

[20]芽胞杆菌分类研究进展. 刘国红,林营志,林乃铨,刘波.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