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贵州玉米机械化生产行距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赵晓燕 1 ; 王竹 2 ; 徐如宏 1 ; 任洪 2 ;

作者机构: 1.贵州大学农学院

2.贵州省旱粮研究所

关键词: 玉米;机械化;行距;产量;倒伏度

期刊名称: 耕作与栽培

ISSN: 1008-2239

年卷期: 2012 年 05 期

页码: 5-7

摘要: 为使未来贵州省玉米种植模式能够适应机械的对行作业,利用贵州省优良玉米品种代表黔单16及贵单8号为材料,通过3 300株/667m2、3 800株/667m2、4 300株/667m2三种密度及0.50m至1.00m的四种行距配置进行试验,以探讨是否存在一个使玉米产量提高及倒伏度降低的最优种植行距。结果表明:当密度从3 300株/667m2提高至4 300株/667m2时产量极显著提高,倒伏度有所增加;同密度下行距对产量无显著影响,而其对倒伏度的影响因风力及风向而异。所以在贵州省未来的玉米生产中,机械作业行距的确定应以生产机械对地形的适应性及作业效率等因素为依据。

  • 相关文献

[1]不同密度与播种期对菊苣产量的影响. 何静,韩永芬. 2015

[2]不同施肥量·密度和行距对油研九号产量的影响. 任廷波,赵继献. 2004

[3]关于适合机械化收获玉米育种的思考. 赵强,赵满义,吴迅,刘鹏飞,郭向阳,王安贵,祝云芳,陈泽辉. 2019

[4]适合贵州轻简化作业的油菜品种、材料的引进和鉴定. 张超,曾兵,罗莉斯,李大雄. 2014

[5]不同种植行距对罗甸宽叶雀稗产草量的影响. 何静,覃涛英,韩永芬. 2019

[6]播种量·行距对扁穗雀麦梨园培育的影响研究. 张建波,李向林,万里强,陈瑞祥. 2010

[7]39个贵州玉米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 赵晓燕,王竹,沈建华,徐燕,任洪. 2011

[8]聚能网尿素对玉米产量及养分积累、利用的影响. 吴兴洪,张爱华,张钦,陈正刚,杨爽,姚单君. 2019

[9]玉米翻耕覆膜直播不同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邓家琴,陈阳琴,万江红,潘中山,岳延滨. 2015

[10]玉米自交系不同穗行杂交种与正反交杂交种产量差异研究. 潘敏娜. 2011

[11]玉米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陈发辉,郑常祥. 2007

[12]绿肥与秸秆混合还土效果试验. 孙锐锋,李剑,肖厚军,邓敏,徐彬,杨林. 2007

[13]密度和施肥量对杂交玉米黔单21产量的影响. 高翔,陶廷英,邓培延,吕海鹤,兰春庭,毛春霞,汪静. 2010

[14]不同密度和施肥量对黔单19号的产量影响. 蔡汝翠,于学萍,高翔,朱怡,邹军. 2008

[15]优化施肥对黄壤坡地夏玉米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张邦喜,秦松,范成五,周瑞荣,罗益,王文华. 2014

[16]密度和追氮量对夏播玉米黔单11产量的影响. 潘敏娜,郑常祥. 2007

[17]施用缓释肥对玉米产量及其性状和品质的影响. 安江勇,葛皓,肖厚军,赵欢,芶久兰,祝云芳,郑常祥,秦松,陈龙. 2015

[18]贵州岩溶易旱区不同耕作覆盖方式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率的研究. 肖厚军,蒋太明,夏锦慧,黄全能,吴士章,陈明华,邓英. 2004

[19]新型尿素对玉米产量及养分积累、利用的影响. 张爱华,张钦,杨爽,吴兴洪,姚单君,陈正刚,王培官,刘文启,古应庭,李克仙. 2018

[20]翻压光紫花苕减施化肥对玉米干物质量、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杨爽,吴兴洪,张钦,张爱华,陈正刚,朱青.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