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麦秸还田下生活污水灌溉对水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徐珊珊 1 ; 刘绪 2 ; 薛利红 2 ; 侯朋福 2 ; 刘雅文 2 ; 王绍华 2 ; 杨林章 3 ;

作者机构: 1.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南方作物生理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2.;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南方作物生理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3.;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南方作物生理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稻田;麦秸还田;污水灌溉;氮素吸收;产量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科学

ISSN: 1002-1302

年卷期: 2018 年 02 期

页码: 38-4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研究生活污水灌溉处理对麦秸还田与不还田条件下水稻产量、氮素吸收及利用的影响,以期为污水中养分的稻田回用及配套肥料的合理施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相比,各施肥处理均提高了稻谷产量,增产率为9.25%~20.47%,不同施肥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与清水处理常规施肥相比,污水灌溉在减少氮肥用量44.41%的条件下,稻谷产量没有显著降低,各处理间氮素利用均无显著差异。麦秸还田与生活污水灌溉耦合的方法既能减少化肥施用量,又能保证水稻高产及其氮素吸收,因此,此方法是一种可行的农业管理方式。

  • 相关文献

[1]生活污水灌溉对稻田还田麦秸腐解特征和养分释放规律的影响. 徐珊珊,侯朋福,薛利红,杨林章. 2017

[2]麦秸与氮肥配施对水稻根际区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罗佳琳,赵亚慧,于建光,王宁,薛利红,杨林章. 2021

[3]生活污水灌溉对麦秸还田稻田氨挥发排放的影响. 徐珊珊,侯朋福,范立慧,薛利红,杨林章,王绍华,李刚华. 2016

[4]麦秸全量还田下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及其产量构成的影响. 刘建,魏亚凤,杨美英,李波,汪波. 2016

[5]麦秸还田和耕作方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薛亚光,魏亚凤,李波,刘建. 2018

[6]适雨灌溉下氮肥运筹对水稻光合特性、氮素吸收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晏军,吴启侠,朱建强,张露萍. 2019

[7]秸秆还田下化肥减施对苏北地区水稻产量与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晏军,王伟义,李斌,李亚芳,蒋润枝,沈明晨,王春云,崔必波. 2021

[8]适宜缓释肥用量优化油菜产量形成与氮素利用. 陶玥玥,孙灵湘,张建栋,王海候,孙华. 2023

[9]水田和旱地无人机飞播油菜适宜缓释肥用量. 陶玥玥,黄萌,朱赟德,田婷,余意雯,王海候,孙华. 2025

[10]节水灌溉和控释肥施用耦合措施对单季稻田CH4和N2O排放的影响. 王永明,徐永记,纪洋,冯彦房. 2021

[11]太湖地区稻田不同氮肥管理模式下氨挥发特征研究. 俞映倞,薛利红,杨林章. 2013

[12]2012-2016年稻田农药科学减量试验分析. 徐广春,顾中言,徐德进,许小龙,徐鹿. 2018

[13]轮耕对双季稻田土壤全氮、有效磷、速效钾质量分数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孙国峰,肖小平,汤文光,陈阜,张海林,杨光立. 2011

[14]2012-2016年稻田农药科学减量试验分析. 徐广春,顾中言,徐德进,许小龙,徐鹿. 2018

[15]长期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与田面水环境的影响. 孙国峰,孙仁华,周炜,刘红江,盛婧,徐志宇. 2023

[16]麦秸还田与氮肥互作对大穗型杂交粳稻不同部位枝梗和颖花形成的影响. 董明辉,顾俊荣,陈培峰,韩立宇,乔中英. 2015

[17]麦秸还田和氮肥运筹对超级杂交稻茎鞘物质运转与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董明辉,陈培峰,顾俊荣,乔中英,黄萌,朱赟德,赵步洪. 2013

[18]稻麦复种条件下麦秸还田的产量效应和应用技术. 朱学谦,王伟中,汪明,刘洪杰. 1988

[19]麦秸还田与结实期灌溉方式对超级杂交稻茎鞘物质运转与产量特性的影响. 顾俊荣,陈培峰,朱赟德,韩立宇,董明辉. 2014

[20]不同机插育秧方式对麦秸还田水稻花后光合特性的影响. 赵轶鹏,吴玉玲,潘玉良,丁成伟,王友霜,赵新勇,冯国华.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