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黑龙江省西北部黑土区不同轮作模式效益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孙继英 1 ; 汝甲荣 1 ; 邱广伟 1 ; 王怀鹏 1 ; 刘玲玲 1 ; 孙旭红 1 ; 马子竣 2 ; 李明 1 ; 牛若超 1 ; 王立春 1 ;

作者机构: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农业农村部马铃薯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2.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黑土区;轮作模式;效益分析;黑龙江省西北部

期刊名称: 安徽农学通报

ISSN: 1007-7731

年卷期: 2023 年 29 卷 018 期

页码: 5-9

摘要: 为探索黑龙江省西北部黑土区最佳轮作模式,以玉米连作和大豆连作为对照,开展了玉米—玉米—大豆、玉米—大豆—马铃薯和玉米—大豆—小麦3种轮作模式对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其他作物轮作可显著提高玉米的穗粒数和大豆的单株荚数,进而极显著提高玉米和大豆的产量,增产幅度为5.92%~17.25%;3个轮作模式中,玉米—大豆—马铃薯轮作模式在一个轮作周期内创造的经济效益最高,为12 603元/hm2,其次是玉米—玉米—大豆轮作模式,为4 004元/hm2,玉米—大豆—小麦轮作模式的周期效益最低,为3918元/hm2.基于本试验条件,建议在黑龙江省西北部黑土区首选玉米—大豆—马铃薯种植模式.

  • 相关文献

[1]黑土区主要粗饲料及其组合对绵羊日粮养分消化及生长性能的影响. 刘春龙,李忠秋,孙海霞,李长胜,刘娣. 2009

[2]东北黑土区沙棘茶用株系叶片营养成分比较分析. 唐克. 2021

[3]基于GIS的典型黑土区海伦市耕地地力评价研究. 谢叶伟,赵军,李勇,阎凤学,张久明. 2011

[4]不同耕作方式对东北旱地土壤养分和生物学性质的影响. 马星竹,郝小雨,赵月,郑雨,邢占强,于磊,姬景红,刘双全. 2024

[5]黑龙江省黑土区藜麦品种比较试验. 王聪,李祥羽,邱广伟,孙继英,汝甲荣,王怀鹏,刘宁涛. 2022

[6]黑龙江南部黑土区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异规律研究. 魏丹,迟凤琴,史文娇,李双异,汪景宽. 2007

[7]长期有机肥和化肥配施对黑土细菌群落特征和大豆产量的影响. 方海瑞,刘俊杰,陈雪丽,姜宇,刘株秀,顾海东,万书明,肖洋. 2024

[8]东北黑土区俄罗斯第三代沙棘良种适应性初步评价. 单金友,丁健,吴雨蹊. 2014

[9]玉米全程机械化高产耕作栽培技术模式及产量效益分析. 宫秀杰,钱春荣,于洋,赵杨,姜宇博,马军韬,王俊河,王萍. 2010

[10]半干旱区玉米秸秆还田方式抗旱效果及效益分析. 杨慧莹,刘玉涛,王宇先,徐莹莹,高盼,郑旭,徐婷,王俊河. 2021

[11]山葡萄与寒葱立体种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王明洁. 2021

[12]玉米密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及效益分析. 宫秀杰,钱春荣,于洋,赵杨,姜宇博,马军韬,王俊河. 2011

[13]沙棘发展模式的经济效益分析. 吴立仁. 2012

[14]绿色稻米生产技术及经济效益分析. 谭可菲,刘传增,马波,胡继芳,赵富阳. 2018

[15]设施葡萄规模化生产灌溉系统构建. 阮孝政,杨志帅,鲁会玲,杨希帅,郑秀梅.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