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培风 1 ; 王长彪 2 ; 赵兴华 2 ; 刘江 2 ; 韩斌 2 ; 路贵和 3 ;
作者机构: 1.山西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2.;山西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3.;山西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关键词: 玉米;单倍体;染色体加倍;秋水仙素;除草剂
期刊名称: 山西农业科学
ISSN: 1002-2481
年卷期: 2018 年 02 期
页码: 299-302
摘要: 玉米单倍体加倍技术作为DH育种中的关键技术之一,能够显著加快玉米育种进程。在单倍体加倍技术中如何高效率加倍已成为关键性因素。主要对获得玉米单倍体的方法、玉米单倍体的鉴定、单倍体加倍技术进行综述,并对今后单倍体加倍技术的进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
- 相关文献
[1]玉米单倍体的自然及化学加倍研究. 刘海,郭建文. 2014
[2]单倍体玉米不同方式加倍后的散粉率与结实率. 刘海,郭建文,郑娟,马涌,侯旭东. 2015
[3]不同除草剂加倍玉米单倍体的效率. 惠国强,杜何为,杨小红,刘光辉,王振通,张义荣,郑艳萍,严建兵,张铭堂,李建生. 2012
[4]远缘杂交与半配合育种相结合培育彩色棉. 郭宝德,杨芬,牛永章,黄穗兰,冀丽霞. 2005
[5]半配合材料VSG快速稳定棉花远缘杂种后代的研究. 郭宝德,牛永章,黄穗兰,冀丽霞,杨芬. 2003
[6]划胚方法对玉米单倍体加倍效率的影响. 张培风,王长彪,赵兴华,刘江,韩斌,路贵和. 2019
[7]玉米单倍体花药外露、花药大小与花粉育性的相关性研究. 陈琳,李建生,杨小红. 2016
[8]不同基因型玉米单倍体雄穗自然加倍研究. 陈琳,李建生,杨小红. 2016
[9]标记性状单倍体快速玉米育种方法研究. 徐青松,徐劲松,车星星,杨田田. 2012
[10]远缘杂交彩色棉后代的培育及快速稳定. 郭宝德,姜艳丽,黄穗兰,冀丽霞. 2011
[11]4种除草剂对玉米田杂草防除和玉米生长、产量的影响. 祁丽婷,李中青,李齐霞,王瑞,王敏,任先忠,王枫叶,宋艳芳. 2016
[12]优质长绒棉新种质系的创新研究. 冀丽霞,郭宝德,黄穗兰,牛永章. 2013
[13]利用远缘杂交与半配合法选育抗蚜棉花新品种. 郭宝德,姜艳丽,冀丽霞,黄穗兰. 2010
[14]小麦花培苗染色体加倍技术研究. 杨丽萍,朱晋云,李楠. 2011
[15]人工合成冬性六倍体小麦的研究. 闫贵云,孙玉,左静静,牛瑜琦,冯瑞云,霍利光,刘少翔. 2016
[16]秋水仙碱诱导四倍体大麦的研究. 郭明慧,裴自友,温辉芹,王晋. 2007
[17]诱导葡萄多倍体研究. 陈俊,李登科,李太保,杜学梅. 1995
[18]玉米单倍体的诱导加倍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卢保红,杜如珊,张广峰. 2018
[19]异源细胞质育种技术在小麦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李亚莉,崔婷,董艳辉,任永康,李倩,韩斌,唐朝晖. 2015
[20]小麦单倍体诱导技术及其应用. 董艳辉,于宇凤,赵兴华,王长彪,任永康,唐朝晖.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小麦新品种太615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作者:牛瑜琦;唐朝晖;刘江;逯成芳;任永康
关键词:太615;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
-
玉米ZmCPB1基因的克隆、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作者:刘江;赵兴华;韩斌;王铭;路贵和;王长彪;李新征
关键词:玉米;ZmCPB1基因;子粒发育;克隆;生物信息学
-
小麦新品种-太615
作者:任永康;牛瑜琦;逯成芳;刘江;郭杰;唐朝晖
关键词:
-
禾本科主要农作物叶绿体基因组研究进展
作者:李裕华;任永康;赵兴华;刘江;韩斌;王长彪;唐朝晖
关键词:禾本科作物;叶绿体基因组;系统发育组学;RNA编辑
-
2018-2019年度国家北部冬麦区水地组小麦区域试验分析
作者:刘江;牛瑜琦;王长彪;赵兴华;韩斌;逯成芳;唐朝晖;任永康
关键词:区域试验;小麦品种;冬麦区
-
玉米雄性不育系晋玉1A的选育及其特性
作者:张欢欢;崔贵梅;王长彪;王晓清;郝曜山;杜建中;王亦学;孙毅
关键词:玉米;雄性不育;恢复基因;配合力
-
小麦抗病分子标记筛选及相关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作者:史晨琳;王长彪;赵兴华;刘江;韩斌;任永康;牛瑜琦;唐朝晖
关键词:小麦;分子标记;电子定位;抗病基因;生物信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