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中华蛸消化系统组织学结构及消化酶活性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雪梅 1 ; 王兴强 1 ; 陈四清 1 ; 李凤辉 1 ; 常青 1 ; 党保成 1 ; 韦寿永 1 ; 边力 1 ;

作者机构: 1.江苏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与水产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出过程功能实验室

关键词: 中华蛸;消化系统;组织学;消化酶;消化时间

期刊名称: 渔业科学进展

ISSN: 2095-9869

年卷期: 2023 年 05 期

页码: 182-19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明中华蛸(Octopussinensis)的消化机能,明确适宜的投喂频率,减少互残造成的经济损失,本研究对中华蛸消化系统各器官进行组织学观察,并比较了摄食前后各消化器官消化酶活性以及机体营养物质的代谢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中华蛸嗉囊、胃、盲囊和肠由黏膜层、黏膜下层和肌层组成,内壁含有较多的褶皱,胃壁肌层最发达,盲囊和肠黏膜褶皱层无护膜;前唾液腺和后唾液腺均为复合管状腺,由腺管及大量的分泌导管组成;肝脏内肝小叶界限不易分辨。中华蛸摄食后,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肝脏是分泌消化酶的重要器官,胰蛋白酶活性在肝脏最高为(148.74±21.25)U/mg,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在肝脏和胃最高。摄食后血浆总蛋白在120 min达到最低值后上升,血糖和肌糖原浓度在200min达到最大值后下降,血浆胆固醇和血浆甘油三酯浓度变化幅度较小。消化过程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食物进入嗉囊和胃部,肝脏分泌大量胰蛋白酶,机体的营养物质为消化过程供能,含量下降;第2阶段胰蛋白酶活性处于较高水平,营养物质逐步被消化吸收。中华蛸完整的消化吸收过程约400 min,研究表明,中华蛸养殖生产中适宜的投喂间隔时间为6~7 h。

  • 相关文献

[1]饥饿对哲罗鱼仔鱼形态、行为和消化器官结构的影响. 张永泉,刘奕,徐伟,童广香,尹家胜. 2010

[2]细鳞鲑早期发育过程中的消化系统发生. 徐革锋,刘洋,李永发,牟振波. 2013

[3]驼背鲈消化系统组织学与组织化学研究. 区又君,勾效伟,李加儿. 2011

[4]哲罗鱼消化系统器官发生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关海红,匡友谊,徐伟,尹家胜. 2007

[5]大口黑鲈开口摄食与转食人工配合饲料期消化系统发育特征. 李武辉,孙成飞,董浚键,杨超,胡婕,田园园,叶星. 2023

[6]梭鱼仔、稚、幼鱼消化系统胚后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聂广锋,李加儿,区又君,汤清亮,吴水清,王鹏飞,温久福. 2016

[7]两种鲑科鱼类仔鱼消化系统的组织学对比观察. 关海红,徐伟,匡友谊,赵春刚,尹家胜. 2009

[8]马苏大麻哈鱼幼鱼消化系统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 李培伦,王继隆,唐富江,鲁万桥,刘伟. 2021

[9]灰鲳仔稚鱼消化系统的发育. 施兆鸿,高露姣,陈超,彭士明,赵峰. 2009

[10]刀鲚幼鱼消化系统的组织形态学结构. 聂志娟,徐钢春,顾若波,徐跑. 2012

[11]史氏鲟消化系统形态学与组织学观察. 曲秋芝,华育平,曾朝辉,齐艳萍,王永林,王兵. 2003

[12]兰州鲇与鲇消化系统的形态学及组织学比较研究. 杨元昊,王立新,李学智,周继术,王绿洲,李锋刚,任惠丽,韩改苗. 2017

[13]美洲黑石斑鱼(Centropristis striata)消化系统胚后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张廷廷,陈超,邵彦翔,陈建国,孙涛. 2017

[14]半滑舌鳎消化系统器官发生的组织学. 常青,陈四清,张秀梅,梁萌青,刘龙常. 2005

[15]杂交鲌(翘嘴鲌♀*黑尾近红鲌♂)消化系统形态学和组织学特征研究. 吉哲慧,李清,蒋明,孙艳红,陆星,陈见,李佩,魏辉杰,李明光,王贵英. 2023

[16]哲罗鱼消化系统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 关海红,匡友谊,徐伟,尹家胜. 2008

[17]银鲳仔鱼消化系统的组织学研究. 高露姣,施兆鸿,严莹. 2007

[18]黑尾近红鲌消化系统的形态与组织学结构研究. 董立学,蒋明,陆星,吉哲慧,魏辉杰,李清,孙艳红,陈见,李佩,李明光,王贵英. 2024

[19]条石鲷早期发育阶段消化系统组织学研究. 区又君,李加儿,艾丽. 2015

[20]驼背鲈幼鱼消化系统组织学结构研究. 区又君,刘江华,李加儿,吴水清.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