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江汉平原稻虾轮作模式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特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陈玲 1 ; 范先鹏 2 ; 黄敏 1 ; 刘冬碧 2 ; 吴茂前 2 ; 夏颖 2 ; 张富林 2 ; 张志毅 2 ; 倪承凡 2 ; 程子珍 2 ;

作者机构: 1.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所

关键词: 稻虾轮作;地表径流;氮流失;磷流失;江汉平原

期刊名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ISSN: 1672-2043

年卷期: 2022 年 41 卷 007 期

页码: 1520-153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明确江汉平原地区典型稻虾轮作模式的农田地表径流流失特征,推动稻虾综合生态种养模式的可持续发展,从2018年9月至2021年9月,采用原位监测的方法,对稻虾轮作模式典型田块地表径流发生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稻田年产生径流10次,产流量(1270±287)mm,产流系数44.7%.总氮年均流失量(24.59±4.70)kg·hm-2,其中虾季占50.8%,稻季占49.2%;总磷年均流失量(3.28±1.03)kg·hm-2,其中虾季占46.3%,稻季占53.7%.流失的氮素以可溶性总氮为主(77.4%),其中硝态氮占44.5%,铵态氮占34.8%;流失的磷素以可溶性磷为主(54.8%).农田地表径流总氮平均浓度为(1.88±2.10)mg·L-1,总磷平均浓度为(0.25±0.14)mg·L-1.虾季总氮浓度平稳,稻季施肥后波动较大且有峰值;总磷只在虾季投料和稻季施肥后有小幅波动,并无明显峰值.稻虾轮作模式地表径流氮、磷的流失形态,径流总氮、总磷浓度,田面水中氮、磷浓度受田面水层与投入品的影响,虾季和稻季表现不同,平均氮、磷浓度值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类标准限值.研究识别出稻虾轮作模式的氮、磷流失风险时段为:虾季结束时的排水期、稻季成熟期的排水期以及强降雨和施肥后1周内的耦合期.

  • 相关文献

[1]江汉平原棉田地表径流氮磷养分流失规律. 段小丽,张富林,张继铭,范先鹏,刘冬碧,熊桂云. 2012

[2]建设等高条田,治理江汉平原“水袋子”. 张维四. 1999

[3]江汉平原90年代气候特点及其与棉花产量的关联分析. 张教海. 2002

[4]梨新品种"玉绿". 秦仲麒. 2010

[5]江汉平原发展绿色农业的思考. 谢宁宁,曹凑贵,蔡体久,黄金鹏,程建平. 2008

[6]江汉平原再生稻品种机械化生产适应性筛选研究. 王家栋,张谱海,谢远珍,朱心国,闫美英,曾庆利,谢文博,殷得所. 2018

[7]江汉平原某牛场几种饲料作物生产模式的对比分析. 李晓锋,刘波,夏斌斌,张云,杨前平,索效军. 2020

[8]江汉平原典型小区域沟渠底泥氮磷含量及其空间变异. 聂玉莲,熊桂云,刘冬碧,黄敏,范先鹏,吴茂前,夏颖,刘毅. 2020

[9]江汉平原棉花—小麦种植制氮磷肥料的合理分配研究. 刘冬碧,陈琼星,肖习明,杨永成,熊桂云,夏颖,周建华,张胜陶. 2015

[10]江汉平原气候条件下小麦适宜播量研究. 张子豪,李想成,吴昊天,付鹏浩,高春保,张运波,邹娟. 2023

[11]硅、锌、硼配合氮肥减施对水稻生长的影响(英文). 庄光泉,郭红艳,杨利,袁迎春,赵妍,童军. 2016

[12]江汉平原抗虫杂交棉品种产量鉴定. 王孝纲,别墅,张教海,夏松波,余隆新,夏关章. 2010

[13]江汉平原棉区棉花早衰原因调查与预防对策. 张成,宋述元,关业虎,庄光泉,赵保平,李小平,杨利. 2007

[14]江汉平原稻田田面水氮磷变化特征研究. 张富林,吴茂前,夏颖,翟丽梅,段小丽,范先鹏,熊桂云,刘冬碧,高立. 2019

[15]江汉平原主要农作物施肥推荐专家系统设计与实现. 李亮,陈勇,范先鹏,杨利,丁亨虎,吴家琼. 2012

[16]江汉平原棉花病虫害绿色防控策略. 龙同,郑文廉,秦鸿德,别墅,廖先清,万中义,罗小康. 2023

[17]江汉平原油菜施肥效应研究初报. 庄光泉,周林,杨利,郭红艳,袁迎春,艾廷章,陈于权,童军. 2014

[18]不同耕作深度与施肥量对江汉平原稻田土壤紧实度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彭成林,袁家富,赵书军,佀国涵,贾平安,徐祥玉,徐大兵,李金华,吴鹏飞. 2019

[19]不同种植密度对江汉平原地区小麦产量的影响. 陈恢富,王小燕,高春保,赵晓宇,唐诚. 2014

[20]江汉平原棉麦套种方式下小麦施肥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研究. 杨利,丁亨虎,范先鹏,贾平安,李生勇,吴家琼,刘克芝,付勇,白淑萍,胥顺发.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