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人工养殖条件下岩原鲤幼鱼排空率与摄食量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冯宪斌 1 ; 杨德国 1 ; 李茜 1 ; 朱永久 1 ; 何勇凤 1 ; 赵建华 1 ;

作者机构: 1.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

关键词: 岩原鲤;胃排空率;日摄食量;模型

期刊名称: 中国水产科学

ISSN: 1005-8737

年卷期: 2012 年 19 卷 04 期

页码: 654-66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在室内微流水养殖条件下,以水蚯蚓(Limnodrilus sp.)为饵料,应用现场胃含物法,研究岩原鲤[Procypris rabaudi(Tchang)]幼鱼的排空率和日摄食量。结果表明:岩原鲤幼鱼摄食强度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呈现较典型的单峰分布特征,其摄食强度高峰时间在0:30到6:30;在实验水温18.6℃时,用湿重表示胃含物质量,线性、指数和平方根3种常用模型均可较好拟合岩原鲤幼鱼[体质量(3.30±0.94)g]的排空率实验数据(df=18,P<0.001),综合评价结果进一步表明,其中指数模型拟合度最好,所得模型为St=0.139e-0.169t(r2=0.952,P<0.001);同时得到岩原鲤幼鱼的排空率(以湿重计)为0.169 g/(100g.h)。实验得到养殖岩原鲤幼鱼的日摄食量(湿重)为24.91 g/(100g.d);应用Elliott-Persson模型评估得到自然环境中岩原鲤幼鱼日摄食量(以湿重计)Cd=14.309 g/(100g.d)。研究建立的岩原鲤幼鱼空消化道重(EDW)-体长(BL)-体质量(BW)经验关系式为EDW=0.24(BW/BL)1.547-0.139(n=83,r2=0.89)。研究表明,指数模型最适于描述岩原鲤幼鱼胃排空特征,Flliott-Persson模型在野外环境中岩原鲤幼鱼摄食评估上具有较大适用性。这些结果可为岩原鲤幼鱼摄食生态的定量研究及环境容纳量评估提供基础资料。

  • 相关文献

[1]根据野外调查资料评估鱼类的日摄食量. 郭学武,张晓凌,万瑞景,姜言伟,唐启升. 2004

[2]云斑尖塘鳢幼鱼摄食特性的初步研究. 魏成清,陈永乐,朱新平,谢刚,骆豫江,刘毅辉. 2009

[3]绿鳍马面鲀幼鱼昼夜摄食节律及胃排空模型研究. 张鹏飞,常青,陈四清,徐郑鑫,赵捷杰. 2020

[4]云龙石斑鱼胃排空特征和摄食消化特性研究. 高云红,景琦琦,黄滨,关长涛,张佳伟,李文升,翟介明,贾玉东. 2021

[5]温度对真鲷排空率的影响. 张波,郭学武,孙耀,唐启升. 2001

[6]金虎石斑鱼和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胃排空特征及消化酶活性. 段鹏飞,田永胜,邱弈树,王心怡,丁小雨,李振通,陈帅,黎琳琳,王林娜,刘阳,王清滨,李文升,赵侠. 2023

[7]东、黄海鳀鱼的胃排空率及其温度影响. 孙耀,刘勇,于淼,唐启升. 2005

[8]真鲷的胃排空率. 张波,孙耀,郭学武,王俊,唐启升. 1999

[9]俄罗斯鲟幼鱼的胃排空特征及其数学模型. 张涛,李伟杰,庄平,章龙珍,侯俊利,杨刚,宋志明. 2015

[10]东海、黄海不同生长时期鳀鱼的胃排空率. 孙耀,马志敏,刘勇,唐启升. 2006

[11]岩原鲤染色体核型分析. 徐滨,朱祥云,魏开金,马宝珊. 2014

[12]基于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的重庆岩原鲤人工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岳华梅,阮瑞,曹宏,周莉,蒋伟,李双,李创举. 2021

[13]鱼类增殖放流. 朱峰跃,刘绍平. 2016

[14]试验条件下岩原鲤幼鱼栖息地适宜性模型及最小栖息面积估算. 冯宪斌,朱永久,李茜,何勇凤,赵建华,杨德国. 2013

[15]国内养殖容量研究综述. 贾磊,宋文平. 2010

[16]虾夷扇贝动态能量收支生长模型. 张继红,吴文广,刘毅,蔺凡,王巍,牛亚丽. 2017

[17]五味子提取物对用t-BHP损伤的异育银鲫原代肝细胞的影响. 曹丽萍,贾睿,丁炜东,殷国俊. 2011

[18]不同模型在渔业CPUE标准化中的比较分析. 杨胜龙,张禹,张衡,樊伟. 2015

[19]水质模型的分类及研究进展. 王海涛,金星. 2019

[20]采用卷积神经网络构建西北太平洋柔鱼渔场预报模型. 朱浩朋,伍玉梅,唐峰华,靳少非,裴凯洋,崔雪森.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