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玉米新品种嫩单19的种植表现与栽培技术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许健 1 ; 马宝新 1 ; 刘海燕 1 ; 孙善文 1 ; 王俊强 1 ; 韩业辉 1 ; 于运凯 1 ; 周超 1 ; 孙培元 1 ; 兰宏宇 1 ;

作者机构: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

关键词: 玉米品种;种植表现;产量;栽培

期刊名称: 中国农技推广

ISSN: 1002-381X

年卷期: 2018 年 11 期

页码: 35-36

摘要: 玉米新品种嫩单19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于2009年以自育自交系N8924为母本,自育自交系N7923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中晚熟、高产、优质杂交种。该品种在适应区生育日数约127天,需≥10℃活动积温2 600℃左右,具有高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广及适宜机械化收获等特点。通过多年的栽培试验,调查并验证其产量表现,并介绍了配套栽培技术。

  • 相关文献

[1]玉米新品种嫩单19的种植表现与栽培技术. 许健,马宝新,刘海燕,孙善文,王俊强,韩业辉,于运凯,周超,孙培元,兰宏宇. 2018

[2]不同播期对玉米品种德美亚1号产量的影响. 冯晓辉,王明泉. 2015

[3]黑龙江省玉米品种状况分析与研发对策. 赵伟. 2006

[4]黑龙江省近年审定推广的玉米品种主要特点及发展建议. 赵伟. 2012

[5]2OO4年黑龙江省审定推广的大豆新品种. 薛津. 2004

[6]两个玉米品种混种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杨耿斌,王屾,谭福忠,韩翠波,刘兴焱,何长安,纪春学,王辉. 2009

[7]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克丰12号. 邵立刚,王岩,李长辉,马勇,车京玉,高凤梅,张起昌,刘宁涛. 2009

[8]优质高产大豆“嫩丰16”的特性和栽培技术. 张军,王守义,王淑荣,王洪武. 2003

[9]重迎茬在大豆根部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董丽华,高金堂. 1999

[10]国审玉米新品种绥玉47的选育及制种技术. 邵勇,魏国才,孙艳杰,石运强,邵珊珊,李云龙,南元涛. 2020

[11]黑龙江省半湿润区不同玉米品种不同密度变化规律研究与高产栽培模式探讨. 石运强,孙艳杰,邵勇,魏国才,南元涛,于海林,王宇先. 2020

[12]灰色关联分析在青贮玉米品种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祁永红. 2007

[13]黑龙江省北部早熟玉米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和相关分析. 陈海军. 2012

[14]黑龙江省主栽玉米品种的密肥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金振国. 2015

[15]12个早熟玉米品种在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区的主要农艺性状评价. 陈海军. 2024

[16]黑龙江省不同年代玉米杂交种产量对种植密度和施氮水平的响应. 钱春荣,于洋,宫秀杰,姜宇博,赵杨,王俊河,杨忠良,张卫建. 2012

[17]玉米新品种龙育9号的选育. 潘丽艳,孙德全,李绥艳,马延华,林红. 2011

[18]不同早熟玉米品种耐密性鉴定试验. 张恒,刘兴焱,何长安,杨耿斌,纪春学,王辉,王立春. 2015

[19]黑龙江省主栽玉米品种及近三年审定普通玉米品种品质情况分析. 赵琳,闫文义. 2024

[20]玉米机械化粒收品种齐丰3871的选育. 李铁,孙铭隆,王俊强,丁昕颖,刘春迪,刘春雷,凃靖,李冬梅,赵远玲.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