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宁夏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湘中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密度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方晰 1 ; 徐桂林 1 ; 洪瑜 2 ; 金文芬 1 ;

作者机构: 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湘中丘陵区;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密度

期刊名称: 水土保持学报

ISSN: 1009-2242

年卷期: 2009 年 23 卷 01 期

页码: 54-58+6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通过实测对比分析了湘中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密度。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指数函数下降趋势(R2≥0.8184),且水平分布上表现为:经济林地(10.12 g/kg)>人工林地(9.94 g/kg)>次生林地(9.11 g/kg)>坡耕地(7.90 g/kg)>弃耕地(6.77 g/kg)>苗圃地(5.95 g/kg);经济林地、人工林地、次生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pH值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性(p<0.05),6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全氮含量之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人工林地和次生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与硝态氮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经济林地、弃耕地土壤有机碳含量与碱解氮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其它4种利用方式与碱解氮含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0.05);6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0-60 cm)有机碳密度表现为:人工林地(91.57t/hm2)>经济林地(89.51t/hm2)>次生林地(83.13 t/hm2)>坡耕地(72.70 t/hm2)>弃耕地(58.05 t/hm2)>苗圃地(43.63 t/hm2),与次生林地相比,苗圃地土壤有机碳的损失量最大。

  • 相关文献

[1]宁夏引黄灌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研究. 纪立东,郭鑫年,孙权,王锐. 2020

[2]土地利用方式对表层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 韩新生,马璠,郭永忠,蔡进军,温淑红. 2018

[3]土地利用方式对宁夏平原土壤氮素含量及其硝化作用的影响. 李凤霞,王长军,刘丽丹,谭松伟,倪翠襄. 2019

[4]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特征. 蔡进军,董立国,李生宝,潘占兵,许浩,张源润. 2016

[5]城乡交错带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方晰,洪瑜,金文芬,陈仕栋. 2011

[6]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银北盐碱地土壤的理化性质特征. 吴霞,王长军,樊丽琴,张永宏,王旭. 2024

[7]半干旱退化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理化性质的特征研究. 张源润,董立国,蔡进军,季波,王月玲,李娜.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