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石灰性土壤吸磷差异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梁美英 1 ; 卜玉山 1 ; 张广峰 1 ; 郭淑红 1 ;

作者机构: 1.山西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石灰性土壤;吸附固磷;土壤性质;土壤肥力;环境风险

期刊名称: 山西农业科学

ISSN: 1002-2481

年卷期: 2011 年 39 卷 06 期

页码: 564-571

摘要: 采用等温吸附法研究了24个农田石灰性土壤和4个石灰性生土的磷吸附能力及其与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关系,进而采用通径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确定了影响供试石灰性土壤吸附固磷能力的主要土壤性质。研究结果表明:28个供试石灰性土壤的磷等温吸附曲线都很好地拟合了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最大吸磷量(Xm)以4个石灰性生土最大;其次为7个大田褐土性土,9个大田石灰性褐土;8个蔬菜大棚石灰性褐土最小。土壤pH值、CaCO3、活性钙、活性镁、活性铝和小于0.002 mm的土粒均与最大吸磷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和0.2~2.0 mm的土粒均与最大吸磷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经通径分析和反向逐步回归分析可知,影响供试石灰性土壤吸附固磷能力的主要因素为有机质,其次为速效磷和活性钙,土壤有机质、速效磷、活性钙和小于0.002 mm土粒共同决定了供试石灰性土壤95%的最大吸磷量。供试土壤中,8个蔬菜大棚石灰性褐土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相对较高,而吸附固磷能力相对较弱。连年大量有机和无机肥料的投入不仅导致磷在土壤中大量积累,而且由于土壤肥力的逐步提高,其吸附固磷能力下降,土壤中累积的磷素迁移性增强,造成水环境污染的风险增加。

  • 相关文献

[1]地道潞党参营养特性与产地土壤特征研究. 卢燕林,张强,李彩萍,程滨,卢朝东. 2007

[2]山西省畜禽业发展及粪尿养分时空变异. 张建杰,郭彩霞,覃伟,张强. 2016

[3]不同石灰性土壤磷素形态及其有效性差异. 卜玉山,梁美英,张广峰,郭淑红,史晓凯,马茹茹. 2011

[4]石灰性土壤中解磷优势菌的筛选研究. 郜春花,王岗,董云中,焦晓燕,张乃明. 2005

[5]北方石灰性土壤磷的研究动向. 赵建强,白大鹏,刘富. 1993

[6]从养分平衡看山西省富钾土壤的钾素补充. 白大鹏,赵建强. 1991

[7]不同施磷水平对饲用柠条营养和产量的影响. 杨治平,张强,周怀平,陈明昌. 2010

[8]硫磺在石灰性土壤改良中的应用. 湛润生,岳新丽. 2009

[9]石灰性土壤的养分(N)资源特征与固氮菌生态分布. 史清亮,周怀平,李成学. 2006

[10]石灰性土壤固氮菌资源分布与生态环境调控. 史清亮,郜春花,李彩萍. 2006

[11]柠条人工林对晋西北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的影响研究. 牛西午,张强,杨治平,程滨,史清亮,刘平,李磊. 2003

[12]新型改良剂对盐碱地土壤性质和玉米生长的影响. 崔文明,张中东,赵成萍,张永坡,贾俊仙,庄法兴,赵晋忠. 2014

[13]长期施沼肥对果园土壤肥力和苹果品质的影响研究. 牛伟,鹿茸,田琴,孙楠,张丽珍. 2014

[14]有机肥对旱地莜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马宏斌,郭瑞萍. 2006

[15]生物炭配施化肥对土壤肥力及玉米生长的影响. 吕贝贝,张丽萍,张贵云,刘珍,范巧兰,姚众. 2020

[16]不同肥力条件下施肥对粒用高粱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王劲松,董二伟,武爱莲,白文斌,王媛,焦晓燕. 2019

[17]有机肥对旱地燕麦生产效应的影响. 王盼忠,徐惠云,王婧. 2020

[18]山西玉米缺粒成因及防治技术研究. 郑丽萍,刘海,李作一,王艳娟,田森林,李爱军. 2020

[19]山西省采煤沉陷地土地破坏及复垦土壤培肥研究现状. 刘鑫,韩鹏远,王立革,卢朝东,白文斌. 2008

[20]玉米栽培模式与施肥方式对土壤微生物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高宛莉,刘恩科,李来福,杜瑞卿,杨建伟.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