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N和P对东海中北部浮游植物的影响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袁骐 1 ; 王云龙 1 ; 沈新强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关键词: 东海中北部;浮游植物;氮磷组成;通径分析;回归分析

期刊名称: 海洋环境科学

ISSN: 1007-6336

年卷期: 2005 年 24 卷 04 期

页码: 7-1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种类丰富,海水富营养化趋势明显。采用通径方法分析2001~2003年春夏季数据,在众多环境因子中,N、P含量及其组成与浮游植物关系最为密切,是影响浮游植物的数量和种类组成变化的首要因子。硅藻和甲藻对各种N的利用能力不同,是硅藻在调查海域占据绝对优势的重要原因;在同一季节中,硅藻和甲藻利用不同层次的氮盐,减少了两者间的竞争压力。高NO3-N/TIP对某些种类具有抑制作用,对甲藻而言,这种抑制作用更为明显。NO3-N/TIP在10~20、NH4-N/TIP或NO2-N/TIP小于1时,浮游植物的多样性最为丰富。NO2-N/TIP对硅藻的种类数变化几乎没有影响,而与甲藻的种类数成正相关。

  • 相关文献

[1]GIS支持下考洲洋养殖水域浮游植物数量的时空分布及其与营养盐的相关性研究. 蔡文贵,李纯厚,林钦,贾晓平,杨美兰,张汉华. 2005

[2]不同规格绿鳍马面鲀形态性状对体重影响的通径分析. 边力,刘刚,张庆文,刘琨,陈四清,李凤辉,孟乾,刘长琳,葛建龙. 2018

[3]川陕哲罗鲑幼鱼形态性状对体质量影响效果分析. 马凯,佟广香,赵成,张庆渔,尹家胜,张永泉. 2022

[4]北极茴鱼形态性状对体重影响效果分析. 马凯,佟广香,匡友谊,尹家胜,张永泉. 2022

[5]不同生长期圆斑星鲽形态性状对体重影响的通径分析. 边力,刘长琳,陈四清,张乐乐,葛建龙,刘克奉,谭杰. 2017

[6]莱州湾浮游植物种群动态的研究. 王俊. 2000

[7]沅水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刘明典,农业部淡水鱼类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杨青瑞,农业部淡水鱼类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李志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刘绍平,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黄木桂,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吴志新. 2006

[8]蛤蟆通水库冰下浮游植物种类及数量变动特点的研究. 姜作发,夏重志,董崇智,赵春刚. 2000

[9]大亚湾冬春季微型浮游动物摄食研究. 王学锋,上海水产大学,李纯厚,贾晓平,戴明. 2005

[10]珠江河网典型段基础碳源对水生动物的贡献. 曾艳艺,杨婉玲,李海燕,彭松耀,赖子尼. 2018

[11]盐碱地不同氯化物水型对虾养殖池塘浮游植物的生态特征研究. 高鹏程,来琦芳,王慧,么宗利,周凯,李信书. 2014

[12]大菱鲆耐高温品系选育及耐温性能评估. MA Ai-Jun,马爱军,HUANG Zhi-Hui. 2012

[13]魁蚶两个不同群体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效果分析. 吴彪,杨爱国,刘志鸿,周丽青,邱梅,辛梅,李靖. 2010

[14]渤海海峡及周边地应力分布规律与应力积累研究. 郑红霞,张训华,赵铁虎,高小惠,齐君. 2017

[15]七种养殖特色淡水鱼脏器系数的测定和比较. 崔舒云,于润林,王卓群,张欣,韩刚,穆迎春,宋怿,程波. 2021

[16]尼罗罗非鱼体重与体维可量性状之间的关系. 董在杰,梁政远,明俊超,徐跑,张守领,何杰,张平,谢庄. 2010

[17]海监船与渔政船主尺度模型研究. 刘飞,林焰,李纳,杨蕖,王运龙,谌志新. 2012

[18]池塘鱼产量预测模型的研究. 陈大庆. 1991

[19]海监船与渔政船主尺度单变量回归分析. 杨蕖,林焰,刘飞,李纳,王运龙,谌志新. 2012

[20]野生黑蝶贝表型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分析. 严俊贤,刘宝锁,李有宁,陈明强,吴开畅,叶乐.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