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椰子织蛾种群繁殖特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林玉英 1 ; 金涛 1 ; 马光昌 1 ; 温海波 1 ; 金启安 1 ; 彭正强 1 ;

作者机构: 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农村部热带农林有害生物入侵监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椰子织蛾;产卵前期;单雌产卵量;卵的孵化率;初孵幼虫数;成虫寿命

期刊名称: 热带作物学报

ISSN: 1000-2561

年卷期: 2019 年 005 期

页码: 960-96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本文研究了椰子织蛾Opisina arenosella Walker种群繁殖的特征.2015年每月从儋州市野外采集椰子织蛾,收集当天羽化的成虫,记录成虫的产卵前期、单雌产卵量、卵的孵化率、初孵幼虫数以及成虫寿命.结果表明:1月份的气温最低,雌成虫的产卵前期最长,为(3.00±0.21)d;5、6月气温最高,产卵前期次之;其他月份的产卵前期较短.11月份椰子织蛾的单雌产卵量最高,为(231.07±19.55)粒;3、4、7、8、9、10月份的产卵量次之;1、2、5、6、12月份的单雌产卵量最低.1月份(低温)椰子织蛾卵的孵化率最低,为(2.70±2.01)%;2-12月份椰子织蛾卵的孵化率差异不显著.1月份的初孵幼虫数最少,为(4.17±2.94)头;5、6月份的较少,分别为(54.04±8.18)、(52.31±10.81)头;3月份的最多,为(87.89±14.94)头.低温使成虫的寿命延长;各月雌成虫的寿命短于雄成虫的寿命;5、6月份雄成虫的平均寿命分别为(7.08±0.68)、(7.67±0.84)d,雌成虫的平均寿命分别为(6.50±0.34)、(6.22±0.36)d,低于其他月份雌雄成虫的寿命.5、6月的高温会抑制种群的数量,是药剂防治的最佳时间.该研究为椰子织蛾的防治、预测预报等提供基础科学依据.

  • 相关文献

[1]两种不育剂对红棕象甲成虫的不育效果. 李庆,李朝绪,吕朝军,钟宝珠,黄山春,高熹. 2021

[2]60Co-γ射线辐照对草地贪夜蛾自交种群发育与繁殖的影响. 郝铮,林玉英,刘俊彬,杨升院,杨凤连,彭正强,金涛. 2022

[3]入侵性食叶害虫椰子织蛾的单倍型多样性分析. 李优佳,杨帆,吕宝乾,何荣晓,蔡波. 2020

[4]椰子织蛾传入中国及其海南省的风险性分析. 阎伟,吕宝乾,李洪,李朝绪,刘丽,覃伟权,彭正强,骆有庆. 2013

[5]原产地与入侵地椰子织蛾遗传分化特征. 杨帆,李优佳,SHAMEER K S,阎伟,吕宝乾,蒋方一丁,章雨璐,涂艳,齐可欣. 2021

[6]5种杀虫剂对入侵害虫椰子织蛾的室内毒力测定. 刘向蕊,吕宝乾,金启安,温海波,阎伟,彭正强,冯雨艳,方旭元. 2014

[7]椰心叶甲、椰子织蛾肠道菌群多样性分析. 李紫成,吕宝乾,卢辉,唐继洪,何杏,苏豪. 2020

[8]周氏啮小蜂(海南种群)对椰子织蛾的寄生功能反应. 吕宝乾,苏璐,彭正强,金启安,温海波,何杏,刘衍超. 2018

[9]椰子织蛾幼虫肠道细菌的初步分离鉴定及功能分析. 涂艳,吕宝乾,章雨璐,蒋方一丁,齐可欣. 2020

[10]椰子织蛾幼虫寄生蜂-麦蛾柔茧蜂的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吴琦琦,吕宝乾,曹凤勤,彭正强,卢辉,唐继洪,吴晓霜. 2018

[11]椰子织蛾触角感器的超微结构观察. 刘丽,刘青钊,阎雄飞,马光昌,刘博,杨帆,阎伟. 2021

[12]警惕椰子织蛾Opisina arenosella Walker(鳞翅目:织蛾科)传入中国. 吕宝乾,严珍,金启安,温海波,符悦冠,李伟东,彭正强. 2013

[13]营养对不同地理种群周氏啮小蜂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吴琦琦,吕宝乾,曹凤琴,彭正强,温海波,金启安,吴晓霜. 2018

[14]海南发现椰子织蛾的重要天敌褐带卷蛾茧蜂. 黄山春,李朝绪,阎伟,覃伟权,马子龙,刘丽. 2017

[15]苏云金芽胞杆菌的鉴定及对椰子织蛾的致死作用. 孙晓东,阎伟,李朝绪,刘丽,覃伟权. 2016

[16]需引起警惕的棕榈科植物入侵害虫—椰子织蛾. 阎伟,陶静,刘丽,李朝绪,吕宝乾. 2015

[17]海南儋州大王椰子椰子织蛾综合防治效果比较试验初报. 曾宪海,刘钊,唐真正,陈文宗,方骥贤. 2016

[18]椰子织蛾幼虫致病Bt菌的鉴定与杀虫活性测定. 孙晓东,阎伟,李朝绪,吕朝军,覃伟权. 2016

[19]以椰子织蛾为寄主的麦蛾柔茧蜂的冷藏研究. 王雪梅,肖利锋,吕宝乾,卢辉,唐继洪. 2020

[20]新入侵害虫椰子织蛾的3种本地寄生蜂. 吕宝乾,陈俊吕,彭正强,金启安,温海波,蔡波,阎伟,何杏.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