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椰子织蛾触角感器的超微结构观察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刘丽 1 ; 刘青钊 2 ; 阎雄飞 2 ; 马光昌 3 ; 刘博 1 ; 杨帆 4 ; 阎伟 1 ;

作者机构: 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

2.榆林学院生命科学院

3.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4.海南大学林学院

关键词: 椰子织蛾;触角感器;超微结构;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

期刊名称: 环境昆虫学报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04 期

页码: 1070-107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本文利用光学显微镜和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和测定椰子织蛾成虫的触角外部形态、感器的形态特征和分布,对椰子织蛾感器进行鉴定分类。结果表明,椰子织蛾雌雄成虫触角形状为线形,由38~42节组成,其中柄节1节、梗节1节和鞭节36~40节。椰子织蛾雌、雄成虫触角上有7种类型感器,9种亚型,分别是毛形感器(2种亚型)、刺形感器(2种亚型)、锥形感器(3种亚型)、鳞形感器、腔锥形感器(2种亚型)、栓锥形感器和B9hm氏鬃毛。通过观测得出,椰子织蛾雌、雄虫感器存在性二型现象。本研究为揭示椰子织蛾成虫化学通讯机制提供形态学基础。

  • 相关文献

[1]黄翅绢野螟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孟倩倩,王政,谭乐和,桑利伟,吴刚,孙世伟,刘爱勤. 2017

[2]豇豆荚螟触角感器扫描电镜观察. 温衍生,赵冬香. 2007

[3]螺旋粉虱成虫触角的感器. 郑丽霞,吴伟坚,符悦冠. 2010

[4]椰心叶甲啮小蜂复眼和触角在交配中的作用及其超微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 辛星,马子龙,覃伟权. 2010

[5]柑橘粉虱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郑丽霞,肖婷婷,吴伟坚,崔志新,符悦冠. 2011

[6]入侵性食叶害虫椰子织蛾的单倍型多样性分析. 李优佳,杨帆,吕宝乾,何荣晓,蔡波. 2020

[7]椰子织蛾传入中国及其海南省的风险性分析. 阎伟,吕宝乾,李洪,李朝绪,刘丽,覃伟权,彭正强,骆有庆. 2013

[8]原产地与入侵地椰子织蛾遗传分化特征. 杨帆,李优佳,SHAMEER K S,阎伟,吕宝乾,蒋方一丁,章雨璐,涂艳,齐可欣. 2021

[9]5种杀虫剂对入侵害虫椰子织蛾的室内毒力测定. 刘向蕊,吕宝乾,金启安,温海波,阎伟,彭正强,冯雨艳,方旭元. 2014

[10]椰心叶甲、椰子织蛾肠道菌群多样性分析. 李紫成,吕宝乾,卢辉,唐继洪,何杏,苏豪. 2020

[11]周氏啮小蜂(海南种群)对椰子织蛾的寄生功能反应. 吕宝乾,苏璐,彭正强,金启安,温海波,何杏,刘衍超. 2018

[12]椰子织蛾幼虫肠道细菌的初步分离鉴定及功能分析. 涂艳,吕宝乾,章雨璐,蒋方一丁,齐可欣. 2020

[13]椰子织蛾幼虫寄生蜂-麦蛾柔茧蜂的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吴琦琦,吕宝乾,曹凤勤,彭正强,卢辉,唐继洪,吴晓霜. 2018

[14]警惕椰子织蛾Opisina arenosella Walker(鳞翅目:织蛾科)传入中国. 吕宝乾,严珍,金启安,温海波,符悦冠,李伟东,彭正强. 2013

[15]营养对不同地理种群周氏啮小蜂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吴琦琦,吕宝乾,曹凤琴,彭正强,温海波,金启安,吴晓霜. 2018

[16]海南发现椰子织蛾的重要天敌褐带卷蛾茧蜂. 黄山春,李朝绪,阎伟,覃伟权,马子龙,刘丽. 2017

[17]苏云金芽胞杆菌的鉴定及对椰子织蛾的致死作用. 孙晓东,阎伟,李朝绪,刘丽,覃伟权. 2016

[18]需引起警惕的棕榈科植物入侵害虫—椰子织蛾. 阎伟,陶静,刘丽,李朝绪,吕宝乾. 2015

[19]海南儋州大王椰子椰子织蛾综合防治效果比较试验初报. 曾宪海,刘钊,唐真正,陈文宗,方骥贤. 2016

[20]椰子织蛾幼虫致病Bt菌的鉴定与杀虫活性测定. 孙晓东,阎伟,李朝绪,吕朝军,覃伟权.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