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紧实度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韩永武 1 ;

作者机构: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

关键词: 黑土;土壤紧实度;耕作

期刊名称: 黑龙江农业科学

ISSN: 1002-2767

年卷期: 2016 年 11 期

页码: 38-40

摘要: 为提高东北地区耕地质量,确保粮食高产稳产,以东北黑土耕层为研究对象,在秸秆还田的前提下,通过耕作和有机肥处理,对土壤耕层的主要物理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春季土壤紧实度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浅层黑土土层紧实度迅速增加,深层土壤紧实度变化不明显。两种耕作方式比较,翻耕还田的土壤紧实度均明显小于免耕覆盖处理。在夏季的土壤紧实度两种方式变化比较接近,始终表现为免耕覆盖高于翻耕还田,垄沟高于垄台。到秋季,0~15cm土壤紧实度增长迅速,15cm以下土壤紧实度变化较小,且不同还田方式、垄台与垄沟之间差异较小。

  • 相关文献

[1]东北三江平原覆盖作物种植效果. 蔡丽君,张敬涛,盖志佳,刘婧琦,郭震华,赵桂范,孟庆英. 2022

[2]秸秆粉碎集条深埋机械还田模式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王秋菊,焦峰,刘峰,常本超,姜辉,姜宇,米刚,周鑫. 2018

[3]耕作与秸秆还田方式对连作玉米田根际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徐莹莹,王俊河,刘玉涛,王宇先,高盼,杨慧莹,樊景胜. 2018

[4]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和养分变化的影响. 李玉梅,王根林,孟祥海,李艳,胡颖慧,金梁,王伟,蔡姗姗,李承阳,魏丹. 2018

[5]耕作与秸秆还田深度变化对不同土层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于洪久,王根林,段衍,刘峥宇,时妍,刘沣漫,王伟,邱广伟,孙磊,李玉梅. 2024

[6]保护性耕作对土壤部分物理特性及大豆产量的影响(英文). 林蔚刚,吴俊江,刘丽君,钟鹏,董德健,林相丰,孙长锁. 2010

[7]黑土稻田连续深耕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水稻产量大田试验. 王秋菊,高中超,张劲松,常本超,姜辉,孙兵,郭中原,贾会彬,焦峰,刘峰. 2017

[8]不同机械深耕的改土及促进作物生长和增产效果. 高中超,宋柏权,王翠玲,高文超,张丽丽,孙磊,郝小雨,刘峰. 2018

[9]秸秆还田方式对旱地草甸土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李玉梅,王根林,孟祥海,胡颖慧,王伟,李建英,张冬梅. 2021

[10]几种耕作措施对华北潮土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袁丽伟,刘桂兰,杨志臣,曾宪楠. 2013

[11]稻壳深施改良苏打碱土理化性质长期效应. 王秋菊,刘峰,常本超,新家宪,刘艳霞,姜辉,焦峰. 2018

[12]影响黑土中有机物料分解因素的研究. 迟凤琴. 2004

[13]黑土中富里酸亲水组分光谱特性的研究. Wei Dan,魏丹,张军政,Zhang Jun-zheng,Li Yan-ping. 2012

[14]长期施肥对黑土养分状况变化的影响. Zhou Baoku,周宝库. 2012

[15]长期施肥对黑土肥力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周宝库,张喜林. 2005

[16]长期施肥条件下黑土肥力变化特征研究. Zhou Baoku,周宝库,Zhang Xilin. 2012

[17]哈尔滨市黑土养分空间异质性分析——以方正县德善村为例. 张久明,迟凤琴,杨思平,宿庆瑞. 2009

[18]钾肥对大豆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曾玲玲,张兴梅,朱洪德,刘德福,何淑平,王伟利. 2009

[19]长期施肥对黑土、棕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马星竹,武志杰,陈利军,张玉兰,张丽莉. 2011

[20]黑龙江省耕地黑土酸化的治理措施研究. 张喜林,周宝库,孙磊,高中超,袁恒翼.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