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治统 1 ; 凌俊 1 ; 刘子熙 1 ; 赵德强 1 ; 李泽学 1 ; 周顺利 1 ; 袁兴茂 2 ; 李霄鹤 2 ; 温媛 1 ;

作者机构: 1.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2.河北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有限公司

关键词: 秸秆还田;土壤理化性质;玉米产量;土壤酶;秸秆富集深层还田

期刊名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ISSN: 2096-6237

年卷期: 2024 年 004 期

页码: 663-67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高强度集约化农业生产导致耕地质量下降、农田土壤退化,而秸秆还田是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有机质的重要途径。目前的秸秆还田方式主要针对表层土壤,忽略了对底土质量的改善效果。本研究设置了秸秆富集深层还田、秸秆覆盖还田、秸秆浅旋还田、秸秆深翻还田、秸秆不还田5种秸秆还田方式,以探究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不同土层土壤理化性质和玉米产量的影响,为高效利用秸秆资源、提高土壤质量和作物产量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覆盖还田提高了0~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有机碳含量、氮循环酶活性;深翻还田提高了表层土壤水分含量与磷循环酶活性;秸秆富集深层还田显著降低了20~40 cm土层土壤容重、增加了土壤含水量、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矿质氮含量以及胞外酶活性。与不还田相比,秸秆还田处理下玉米产量显著提高13.4%~21.0%。因此,秸秆还田是秸秆资源有效利用的重要方式,有利于改善农田土壤环境,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减少化肥使用,促进作物增产,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秸秆富集深层还田对于改善底土质量,扩大土壤碳库,提高耕地质量和土地生产力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作为构建深厚肥沃耕层的有效措施。

  • 相关文献

[1]长期定位施肥对夏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曹彩云,郑春莲,李科江,马俊永,崔彦宏. 2009

[2]氮磷钾肥量对玉米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 王树林,祁虹,王燕,张谦,冯国艺,林永增,梁青龙. 2016

[3]玉米丝黑穗病对玉米产量损失程度研究. 高立起,石爱丽,董立,王书卿,梁士民,赵立新. 2014

[4]磷肥配施生物质改良剂对盐渍土改良与玉米增产的效应. 王雨,刘传洲,陈金林,刘广明,王秀萍,姚荣江. 2023

[5]河北省玉米产量灰色理论分析与预测. 张文英,栗秋生,栗雨勤. 2007

[6]绿肥部分替代化肥氮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秦文利,张静,肖广敏,崔素倩,叶建勋,智健飞,张立锋,谢楠,冯伟,刘振宇,潘璇,代云霞,刘忠宽. 2025

[7]耕层重构对棉田土壤养分、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的影响. 王燕,张谦,王树林,韩硕,冯国艺,董明,钱玉源,祁虹. 2021

[8]贝莱斯芽孢杆菌HN-Q-8对马铃薯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理化性质的影响. 白雪飞,李倩,丁丽丽,张岱,赵益,杨志辉,朱杰华. 2024

[9]土壤添加西兰花残体对棉花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与碳代谢特征的关系. 赵卫松,郭庆港,李社增,鹿秀云,勾建军,马平. 2023

[10]外源脯氨酸对棉花根际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和酶活性的影响. 赵卫松,李社增,鹿秀云,崔钠淇,郭庆港,马平. 2024

[11]花铃期棉花黄萎病抗病与感病品种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赵卫松,郭庆港,李社增,王培培,鹿秀云,苏振贺,张晓云,马平. 2020

[12]不同程度退化草地土壤成因及特征. 王洪君,李源,栾博宇,于洪柱,陈宝玉. 2008

[13]不同深耕时间对滨海盐碱棉田土壤理化性质及棉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冯国艺,张谦,祁虹,杜海英,王树林,李智峰,梁青龙,王燕,林永增. 2015

[14]黄腐酸钾不同用量对番茄产量、品质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英文). 高伟,李明悦,杨军,高贤彪,冯海娟,张善平,郑春莲. 2017

[15]河北省黄瓜主产区不同种植年限土壤理化性质变化规律. 贾宋楠,刘胜尧,杜靖辉,范凤翠,郭文忠,王占武. 2022

[16]梨园行内蛇莓覆盖在季节更替中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研究. 冀明辉,徐金涛,马庆叠,李龙飞,刘欢,高丽娟,郝宝峰. 2024

[17]秸秆还田对河北省滨海盐碱地理化性质及棉花植株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Feng Guoyi,冯国艺. 2015

[18]谷子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董立,宋银芳,马继芳,郑直,李志勇,刘磊. 2009

[19]秸秆直注深埋还田机设计与试验. 王瑞丽,柴佳佳,许方剑,冯指名,李超,于帅,于锦,杨志杰. 2019

[20]长期秸秆还田对潮土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 刘学彤,郑春莲,曹彩云,党红凯,马俊永,李科江.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