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以覆膜增温为主的综合技术对玉米丝黑穗病控制的初步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赵飞 1 ; 马罡 2 ; 胡春雷 2 ; 马春森 2 ;

作者机构: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2.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关键词: 玉米;丝黑穗病;覆膜;品种;杀菌剂

期刊名称: 作物杂志

ISSN: 1001-7283

年卷期: 2011 年 06 期

页码: 86-9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2005~2006年,在玉米丝黑穗病发生较为严重的山西省寿阳县,开展了以覆盖农膜为主,结合抗病品种和杀菌剂处理对玉米丝黑穗病控制效果以及玉米生长和产量影响的初步研究。结果显示,2005年和2006年,覆膜使玉米丝黑穗病的平均发病率分别从15.5%和8.9%降低到6.3%和6.5%,防治效果分别达59.4%和27.0%;使玉米产量分别提高746.2kg/hm2和1 410.0kg/hm2。选种抗丝黑穗病品种能显著降低丝黑穗病的发病率。晋单34号在2005年和2006年较宽诚1号和张玉1号丝黑穗病的发病率分别从17.3%和9.5%降低到4.5%和6.0%。本研究所选用的杀菌剂15%三唑酮、CAM和黑虫双全均未显著降低丝黑穗病的发病率。

  • 相关文献

[1]品种与播期对玉米丝黑穗病及青枯病发病的影响. 李齐霞,李中青,祁丽婷,孙万荣,王敏,王爱平,王召菊. 2014

[2]玉米丝黑穗病综合控制技术研究. 王建军,王燕,石秀清,赵丽芳,王富荣. 2010

[3]山西省玉米丝黑穗病发生原因及控制对策. 石秀清,王富荣,石银鹿,王建军,赵晓军. 2005

[4]转基因抗丝黑穗病玉米的遗传、表达及选育研究. 杜建中,孙毅,王景雪,郝曜山,刘龙龙,李润开. 2007

[5]不同种衣剂防治玉米丝黑穗病药效试验. 张志慧,郭锐,钮笑晓,魏宏斌,岳晓东,李小波. 2011

[6]抗玉米丝黑穗病转基因株系的分子检测及抗病株系选育. 杜建中,孙毅,郝曜山,刘俊玲. 2006

[7]玉米杂交种抗丝黑穗病鉴定. 王燕,石秀清,王建军,赵丽芳,刘惠民,王富荣. 2010

[8]转基因玉米中目的基因的遗传表达及其抗病性研究. 杜建中,孙毅,王景雪,郝曜山,程林梅. 2007

[9]玉米自交系抗丝黑穗病鉴定与评价. 王燕,石秀清,王建军,赵丽芳,白建荣,刘惠民,王富荣. 2009

[10]不同丝黑穗病抗性玉米自交系ISSR多态性分析. 刘永忠,赵晋锋,王高鸿,李万星,赵根友,靳鲲鹏,赵文媛. 2010

[11]玉米丝黑穗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李中青,宋殿珍,栗建枝,孙万荣,李齐霞. 2003

[12]6种种衣剂防治玉米丝黑穗病药效试验. 赵国琴,王浩然,范锦胜,薛尚昆,李平,石银鹿. 2006

[13]抗丝黑穗病玉米种质资源的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 王艳梅,田歌,王陆军,王燕,李欣,赵明. 2011

[14]玉米抗丝黑穗病遗传特性研究. 张文忠,宋殿珍,赵晋锋,张武云,栗红生,刘景秀,杨国英. 2002

[15]六种种衣剂防治玉米丝黑穗病药效试验. 石银鹿,赵国琴,王浩然,范锦胜,薛尚昆,李平. 2006

[16]种衣剂包衣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效果. 郭义堂,李洪,晋齐鸣,李太平. 2011

[17]玉米自交系抗丝黑穗病鉴定. 白琪林,孙煊,石平,陈稳良,郭国亮. 2010

[18]药剂拌种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 董民堂,王学雄,李凌雨,闫彩清,孙迪. 2012

[19]高粱丝黑穗病生理小种研究. 张福耀,平俊爱,杜志宏,程庆军,侯爱斌,吕鑫,常玉卉,郭建文. 2005

[20]大丰2号优良特性及其利用评价. 张乃生.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