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矮败小麦与小偃麦亚远缘杂交育种研究通报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郭凤琴 1 ; 郭庆瑞 1 ;

作者机构: 1.山西农科院高寒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矮败小麦;小偃麦;亚远缘杂交;育种

期刊名称: 陕西农业科学

ISSN: 0488-5368

年卷期: 2002 年 06 期

页码: 1-2

摘要: 采用矮败小麦与八倍体小偃麦亚远缘杂交的方法 ,以多生态环境为选择条件 ,优质、高产、多抗型和广适性为选择目标 ,将中间偃麦草的优异抗病基因导入具有丰产性遗传基础的矮败小麦中。育成了强力优质小麦—晋春 14号 ,特异性矮秆小麦晋偃 30 1— 11,高产与抗倒性材料 910 96 - 1- 14 - 4

  • 相关文献

[1]晋春13号春小麦新品种的选育. 孙振,马慧英,罗志昌,郭凤琴,安建勇. 1998

[2]晋春14号春小麦新品种的选育. 郭凤琴,马慧英,孙振,罗志长,安建勇. 2000

[3]优质春小麦新品种晋春16号的选育实践和体会. 郭庆瑞,郭凤琴. 2011

[4]春小麦麦谷蛋白优质亚基的引进与应用研究. 郭庆瑞,郭凤琴. 2011

[5]具有再生特性的小麦材料筛选与细胞学分析. 程天灵,温辉芹,张立生,裴自友. 2010

[6]小麦与披碱草远缘杂交的研究. 仇松英,史忠良,武计萍,孟兆萍,高海燕. 2008

[7]小偃麦渗入系F_2分离群体HMW-GS遗传分析. 李建波,李欣,乔麟轶,郭慧娟,詹海仙,任永康,畅志坚,张晓军. 2014

[8]小麦、偃麦草和小偃麦同工酶及蛋白质的比较研究. 刘润堂. 1992

[9]抗条锈病小偃麦渗入系的HMW-GS组成分析. 王乐,张晓军,郭慧娟,乔麟轶,詹海仙,李欣,畅志坚,孙美荣. 2013

[10]小麦与披碱草的杂交亲和性及杂种F_1的育性研究. 仇松英,史忠良,武计萍,孟兆萍,高海燕. 2008

[11]小麦分子与细胞遗传学研讨会论文摘要(2000年4月22―28日)-中字系列小偃麦遗传材料的培育、遗传分析和利用. 孙善澄,白建荣. 2001

[12]轮回选择对矮败小麦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 王敏,姬虎太,张定一,曹勇,马小飞,李晓丽,姜兰芳,郑彩平. 2018

[13]矮败小麦在高产、超高产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温辉芹,张立生,程天灵,李生海. 2007

[14]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晋太114的选育. 张立生,温辉芹,程天灵,裴自友,李雪,朱玫,李锐,郭明慧. 2017

[15]太谷核不育小麦在山西的利用与研究进展. 温辉芹,裴自友,侯美莲,张立生,程天灵,李雪,朱玫. 2015

[16]轮回选择对不同遗传背景矮败小麦的性状影响. 王敏,姬虎太,张定一,曹勇,马小飞,李晓丽. 2014

[17]温带特早熟玉米种质改良与利用. 段运平,王贵彩,刘守渠. 2003

[18]水、旱交叉选育抗旱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的研究. 孙美荣,李岩华,张俊灵,申书珍,王节之. 2001

[19]山西桃种质资源及育种进展. 刘丽,何勇,董冰,黄丽萍,田建保. 2010

[20]山西省玉米基础现状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樊智翔,郭玉宏,王早荣,安伟,米小红. 200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