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施肥方式对稻麦轮作土壤团聚体分布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白娜玲 1 ; 吕卫光 2 ; 李双喜 2 ; 郑宪清 2 ; 张娟琴 2 ; 张海韵 2 ; 周胜 2 ; 孙会峰 2 ; 张翰林 2 ;

作者机构: 1.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

2.null

关键词: 施肥措施;稻麦轮作;土壤团聚体;土壤总有机碳;土壤全氮

期刊名称: 水土保持学报

ISSN: 1009-2242

年卷期: 2019 年 003 期

页码: 88-93,10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团聚体作为土壤结构的基础单元,不仅提高土壤肥力、调节养分的生物有效性,而且增强土壤抗侵蚀能力.通过6年试验,研究了不施肥(CK)、常规施肥(CF)、秸秆+缓释肥(SRF)和有机无机混施(OCF)4种施肥方式对土壤养分含量及各粒级团聚体分布的影响,为揭示施肥措施对土壤地力形成演变的影响机制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SRF和OCF处理0-20,20-40 cm土层土壤的SOC含量较CF显著增加10.06%,19.23%和9.84%,16.79%;3种施肥处理0-20,20-40 cm土层的TN差异不显著,但均高于CK处理;OCF处理中0-20 cm土层的C/N比较CF增加16.44%(p<0.05).SRF处理较CK显著提高了0-20 cm土层R0.25(10.93%);20-40 cm土层,OCF处理中R0.25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分别高出32.62%(CK),19.75%(CF),19.44%(SRF)(p<0.05).相比CF处理,SRF和OCF提高了0-20,20-40 cm土层的平均质量直径MWD(1.54%~16.92%,2.17%~28.26%)和平均几何直径GMD(5.88%~14.71%,13.04%~39.13%),降低了分形维数D(1.11%~2.09%,4.99%~5.44%),且OCF处理更为显著(p<0.05).可见,秸秆+缓释肥和有机无机混施处理均有利于土壤肥力提升,且后者效果更为显著.MWD和GMD与土壤SOC和TN的相关性较高,均适合用于揭示团聚体与土壤总有机碳、总氮含量之间的关系;但分形维数D与之无显著相关性关系.

  • 相关文献

[1]不同秸秆还田年限对稻麦轮作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的影响. 张翰林,郑宪清,何七勇,李双喜,张娟琴,吕卫光. 2016

[2]不同施肥和秸秆还田措施对稻麦轮作系统碳氮流失的影响. 赵峥,周德平,褚长彬,吴淑杭. 2018

[3]化肥有机肥配施对稻麦轮作系统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张翰林,郭惠宝,杨业凤,施俭,陆利民,吕卫光. 2022

[4]不同秸秆还田年限对稻麦轮作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张翰林,吕卫光,郑宪清,李双喜,王金庆,张娟琴,何七勇,袁大伟,顾晓君. 2015

[5]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减量施氮与碳氮调控对稻麦轮作系统的影响. 白娜玲,吕卫光,郑宪清,李双喜,张娟琴,陆利民,杨业凤,张翰林. 2019

[6]耕作和秸秆还田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及其作物产量的影响. 王峻,薛永,潘剑君,郑宪清,秦秦,孙丽娟,宋科. 2018

[7]秸秆还田配施促腐菌剂对土壤团聚体及其养分的影响. 裴亚楠,吕卫光,郭涛,白娜玲,李双喜,张娟琴,张海韵,张翰林. 2023

[8]稻鳝生态种养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理化及微生物性状的影响. 刘晏君,吕卫光,白娜玲,汤勇华,王楠,郭涛,郑宪清,李双喜,张娟琴,张海韵,张月,张翰林.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