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锶元素对黑鲷幼鱼耳石的标记效果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翼 1 ; 姜亚洲 2 ; 徐开达 2 ; 蒋宏雷 2 ; 焦海峰 2 ; 张辉 2 ; 程家骅 2 ; 李圣法 3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东海与远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农业部重点渔场渔业资源科学观测实验站浙江省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

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东海与远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农业部重点渔场渔业资源科学观测实验站浙江省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

3.;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东海与远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农业部重点渔场渔业资源科学观测实验站浙江省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

关键词: 黑鲷;耳石;锶;标志技术;元素分析

期刊名称: 海洋渔业

ISSN: 1004-2490

年卷期: 2018 年 02 期

页码: 171-17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通过开展不同锶浓度养殖水体的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幼鱼耳石浸泡标记实验,验证利用该方法开展黑鲷幼鱼耳石指纹标记的可行性。研究结果显示:经7 d的浸泡标记,4个处理组幼鱼在特定耳石区位的Sr/Ca值均显著增加,形成了明显的耳石元素指纹标记;各标记处理组的标记成功率均为100%。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各处理组和对照组黑鲷幼鱼在标记实验期间的生长率和死亡率均无显著性差异,表明该标记方法不会对受试黑鲷幼鱼产生显著负影响。浸泡标记处理可使受试幼鱼肌体内的锶浓度明显提升;标记结束17 d后,各处理组幼鱼肌体内的锶浓度大幅下降,18 mg·L~(-1)标记组幼鱼肌体内的锶浓度可降至对照个体水平。

  • 相关文献

[1]大黄鱼耳石锶标志技术. 张辉,姜亚洲,袁兴伟,张翼,李圣法,程家骅. 2015

[2]富锶水体处理对大黄鱼耳石和肌体中锶含量的影响. 张辉,姜亚洲,袁兴伟,张翼,蒋宏雷,焦海峰,程家骅,李圣法. 2019

[3]基于耳石微化学特征甄别黑鲷放流群体和野生群体的初步研究. 张翼,张辉,姜亚洲,凌建忠,刘尊雷,李圣法. 2022

[4]鲤仔鱼耳石上锶标记的持久性评价. 邱晨,姜涛,陈修报,刘洪波,杨健. 2021

[5]环境因子对大黄鱼耳石锶元素富积的影响. 张翼,黎雨轩,徐献明,黄佳华,高银生,徐浩,程家骅. 2013

[6]鲤幼鱼耳石荧光化合物和锶复合标记研究. 邱晨,姜涛,陈修报,刘洪波,杨健. 2022

[7]两种标记方法对异齿裂腹鱼幼鱼的标记效果研究. 朱挺兵,曾本和,刘海平,杨德国. 2019

[8]鱼类标志技术的研究进展. 李胜杰,白俊杰. 2008

[9]半滑舌鳎苗种体外挂牌标志技术研究. 柳学周,徐永江,陈学周,刘之亮,王妍妍. 2013

[10]T型标志牌标记牙鲆苗种. 刘芝亮,徐永江,柳学周,王妍妍,李春广. 2013

[11]增殖放流技术研究进展. 潘绪伟,杨林林,纪炜炜,刘尊雷. 2010

[12]10种海参营养成分分析. 赵玲,马红伟,曹荣,刘淇. 2016

[13]3种滤料生物滤器的挂膜与黑鲷幼鱼循环水养殖效果. 王威,曲克明,朱建新,王海增,崔正国,夏斌. 2012

[14]黑鲷育苗技术. 栾凯. 2016

[15]塑料袋密封充氧运输密度对增殖放流黑鲷成活率的影响. 李丹丹,陈丕茂,朱爱意,袁华荣,冯雪,王文杰,陈文静,龙鑫玲. 2018

[16]大亚湾黑鲷繁殖特征的生物学研究. 陈得仿,王腾,刘永,肖雅元,王九江,李纯厚. 2019

[17]密度胁迫对黑鲷运输存活率及免疫酶活性的影响. 李丹丹,陈丕茂,朱爱意,袁华荣,冯雪,王文杰. 2018

[18]微小亚历山大藻及裸甲藻对黑鲷早期发育影响的比较. 蒋玫,伦凤霞,夏培艳,黄师林,李磊. 2010

[19]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黑鲷胃肠道和血清指标的影响. 彭翔,宋文新,周凡,肖金星,章亭洲,邵庆均. 2012

[20]O#柴油和原油水溶性成分在黑鲷(Sparus macrocephlus)体内的富集动力学. 李磊,蒋玫,王云龙,吴庆元,牛俊翔,许高鹏,沈新强.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