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噻唑膦和吡虫啉二元复配剂防治水稻干尖线虫效果评价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赵一桐 1 ; 杨行州 1 ; 周冬梅 2 ; 魏利辉 2 ; 顾爱国 3 ; 乐秀虎 1 ; 冯辉 2 ;

作者机构: 1.河北工程大学园林与生态工程学院

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3.国家农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关键词: 噻唑膦;吡虫啉;杀线虫剂;水稻干尖线虫;防治效果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科学

ISSN: 1002-1302

年卷期: 2024 年 006 期

页码: 131-13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水稻干尖线虫(Aphelenchoides besseyi)是水稻上的重要病原之一,主要通过种子传播,因此浸种剂的开发与应用对该线虫的防治十分重要。基于浸渍法,室内测定和评价了噻唑膦和吡虫啉及其混配剂对水稻干尖线虫杀灭活性的效果,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并将杀虫活性最高配比组合加工成农药制剂用于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噻唑膦和吡虫啉单剂对水稻干尖线虫致死中浓度LC50值分别为71.96 mg/L和317.07 mg/L;噻唑膦和吡虫啉按质量比1∶2至1∶8的比例混配后均对水稻干尖线虫杀灭活性具有相加作用,其中1∶3配比的杀虫活性最高;按此配比加工的10%和40%噻唑膦·吡虫啉可分散油悬浮剂按1∶1 000倍液浸种对水稻干尖线虫的田间防效分别为94.48%和96.26%,线虫减退率分别为97.01%和96.28%,同时显著提高水稻百粒重以及降低籽粒受损率。综上,噻唑膦和吡虫啉二元复配剂可用于水稻干尖线虫的有效防治,进一步开发和应用对保障水稻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 相关文献

[1]几种农药对水稻干尖线虫的毒力测定及田间控制作用. 姚克兵,庄义庆,杨红福,束兆林,于居龙,费子华,张建华,陈源. 2016

[2]吡虫啉蘸根防治草莓蚜虫试验初报. 刁春友,徐炜枫,闫晓阳,吉沐祥,韩方胜. 2018

[3]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飞虱的效果. 王强,韩丽娟,黄祥麟,顾中言,许小龙,花家禄,李美玲,何树林,李聪. 1994

[4]吡虫啉对白背飞虱的防效及其应用. 邱光,顾正远,端木和林,倪寿坤,任正才,夏安平,苗桂英. 1994

[5]江苏省水稻“小穗头”发生原因和防治技术研究. 汪智渊,杨红福,吉沐祥. 2006

[6]水稻干尖线虫对水稻剑叶的危害及对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汪智渊,陆菲,杨红福,刘杰,吴鸣虹. 2016

[7]恶线清浸种防治水稻“小穗头”技术. 杨红福,汪智渊,吉沐祥. 2006

[8]水稻干尖线虫不同接种方式对稻株发病率的影响及防治技术. 谢春芹,陈啸寅,潘以楼,杨鹤同,朱桂梅,石晶晶. 2009

[9]水稻干尖线虫14-3-3(Ab-14-3-3-a)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 魏利辉,冯辉,张金凤,陈曦,杨红福,姚克兵. 2018

[10]水稻感染干尖线虫后植株表型特征及减损分析. 王宏宝,董青君,毛佳,宛宁,杜小凤,章安康. 2022

[11]谷氧还蛋白(AbGrx-1)对水稻干尖线虫在氧化胁迫下的保护作用. 冯辉,范亚磊,张金凤,朱红利,魏利辉. 2019

[12]干尖线虫病对不同水稻品种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 于新,朱镇,张亚东,陈涛,赵庆勇,周丽慧,姚姝,赵春芳,赵凌,王才林. 2015

[13]干尖线虫病对不同水稻品种(系)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英文). 于新,张亚东,陈涛,赵庆勇,周丽慧,姚姝,赵春芳,赵凌,王才林. 2016

[14]水稻干尖线虫海藻糖酶Ab-tre-1基因克隆与逆境条件下的表达分析. 陈曦,冯辉,束兆林,姚克兵,魏利辉. 2016

[15]水稻干尖线虫Hsp90基因克隆及在不同逆境、侵染早期和取食过程的表达差异. 冯辉,陈曦,束兆林,姚克兵,魏利辉. 2016

[16]20%咪鲜胺·噻唑膦·戊唑醇悬浮剂对水稻种传病害防治效果. 杨红福,束兆林,陈宏州,周华飞. 2018

[17]吡虫啉防治柿对黄小卷叶蛾田间试验. 束兆林,杨金生. 1997

[18]阿维菌素·吡虫啉复配剂对菜蚜的室内毒力与田间防效. 顾国华,葛红,韩娟,季桦,薛爱芳. 2006

[19]镇江地区褐飞虱种群对吡虫啉的抗药性及其治理. 潘以楼,陈啸寅,朱桂梅,杨敬辉,陈宏州. 2008

[20]43.5%吡虫·氟虫腈悬浮种衣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胡存中,聂正华.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