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大豆杂种后代的子粒性状遗传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陈怡 1 ; 谷秀芝 1 ; 黄承运 1 ; 栾晓燕 1 ; 杜维广 1 ; 张桂茹 1 ; 满为群 1 ; 王彬如 1 ;

作者机构: 1.黑龙江省农科院大豆研究所

关键词: 大豆;杂交种;性状遗传;粒形指数;脐色

期刊名称: 中国油料

ISSN: 1007-9084

年卷期: 1991 年 04 期

页码:

摘要: 本文应用不同花色、粒形、粒重和脐色的48个品种配制成24个杂交组合,研究其后代子粒性状的遗传特征。结果表明,近圆形×椭圆形,其F_1代为椭圆形,粒形指数和百粒重略高于中亲值;双亲花色相同而脐色不同的组合,无色脐×褐脐(或无色脐),F_1代均为无色脐,无色脐为显性,褐脐为隐性,其F_2代无色脐和褐脐的分离比例为3:1;双亲花色不同而种脐均无色的组合,F_1代为无色脐或蓝脐,蓝脐主要是白花亲本携带R基因所致,其F_2代蓝脐与无色脐的分离比例为9:7。种皮光泽度不同的品种杂交,F_1代种皮光泽度介于双亲中间,无显隐性之分。

  • 相关文献

[1]大豆粒形指数遗传的初步分析. 陈怡,谷秀芝,黄承运,栾晓燕,杜维广,张桂茹,满为群. 1992

[2]大豆杂交种杂种优势分析. 王志新,郭泰,赵丽梅,吴秀红,彭宝,郑伟,李灿东,刘忠堂,韩世峰. 2010

[3]大豆杂交种异地鉴定及选育方法初探. 王志新,郭泰,赵丽梅,付亚书,彭宝,郑伟,李灿东,张振宇,葛俊清. 2013

[4]黑河实施农业科研外向型发展的优势和前景. 唐忠信. 2010

[5]油用向日葵杂交种龙葵杂9号的选育. WANG Wen-jun,王文军,黄绪堂,HUANG Xu-tang. 2015

[6]食用向日葵杂交种龙食葵4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HUANG Xu-tang,黄绪堂,王文军,WANG Wen-jun. 2015

[7]黑龙江省饲用高粱的育种研究与发展趋势. 王黎明. 2004

[8]食用向日葵杂交种龙食葵5号的选育. 王文军,黄绪堂,李岑,梁春波,马军,周菲,郭永利,王静. 2016

[9]向日葵杂交种龙食葵6号及栽培技术. 王文军,黄绪堂,关洪江,吴立仁,孙为民,周菲,马军,王静,孙涛. 2020

[10]玉米自交系N8924的选育与应用. 王俊强,孙善文,韩业辉,于运凯,许健,周超,孙培元,马宝新. 2019

[11]优质高抗宜机收玉米新品种鹏玉14的选育. 王俊强. 2021

[12]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新品种嫩单22的选育. 许健,马宝新,刘海燕,孙善文,王俊强,韩业辉,于运凯,周超,孙培元,兰红宇. 2021

[13]优质玉米新品种嫩单29的选育经过及栽培技术要点. 王俊强,孙善文,韩业辉,于运凯,许健,周超,刘海燕,马宝新. 2021

[14]沙棘杂交种优良株系比较研究. 唐克,单金友,吴雨蹊,王蕊,王肖洋. 2021

[15]玉米自交系N7923选育与应用. 王俊强,孙善文,韩业辉,于运凯,许健,周超,孙培元,刘海燕. 2020

[16]高产玉米新品种龙单97的选育与栽培技术要点. 王明泉,李春霞,龚士琛,苏俊,闫淑琴,李国良,付立新,扈光辉,任洪雷,胡少新,杨剑飞,刘畅. 2020

[17]向日葵杂交种的亲本繁殖和制种. 郭永利. 2014

[18]食用向日葵杂交种龙食葵4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黄绪堂,王文军,梁春波,郭永利,李岑,周菲,马军,张明,李晓明. 2015

[19]合选18的选育与利用. 蒋佰福,牛忠林,邱磊,吴丽丽,靳晓春,夏永伟. 2016

[20]玉米光敏感性状的研究. 史桂荣,曹靖生,郭晓明,张建国,赵伟,李树军. 200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