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杜美荣 1 ; 方建光 1 ; 毛玉泽 1 ; 李锋 1 ; 高亚平 1 ; 房景辉 1 ; 王同勇 1 ; 蒋增杰 1 ;
作者机构: 1.农业部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山东省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出过程功能实验室;威海市文登区水产技术推广站
关键词: 底栖硅藻生物膜;扇贝;幼虫;附着;变态
期刊名称: 海洋与湖沼
ISSN: 0029-814X
年卷期: 2020 年 01 期
页码: 125-13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建立生态、高效的扇贝幼虫附着和变态诱导技术,采用底栖硅藻生物膜附着基对栉孔扇贝和海湾扇贝开展了附着和变态诱导的现场实验。实验围绕底栖硅藻在扇贝幼虫培育池内的数量变动、存活状态、在栉孔扇贝食谱组成中的贡献以及其对两种扇贝附着和变态的诱导效果开展。结果表明,底栖硅藻附着基能极显著提高海湾扇贝和栉孔扇贝幼虫的附苗量和变态率(P<0.01)。在海湾扇贝实验中,底栖硅藻处理组比对照组附苗量提高220.19%(P<0.01),变态率和壳长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栉孔扇贝实验中,底栖硅藻处理组比对照组附苗量提高43.02%(P<0.01),变态率提高87.31%(P<0.01),底栖硅藻处理组壳长和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附着基比对照组早3d检查到变态的稚贝。底栖硅藻附着基在进入幼虫培育池的黑暗环境后光合作用受限,对于扇贝幼虫的日常管理导致底栖硅藻脱落,数量有一定的下降,但丰度最终能保持为56.0—183.9个/mm2。使用基于混合模型对栉孔扇贝稚贝食物来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金藻Isochrysis galbana对稚贝的食物贡献较高,底栖硅藻的贡献较低,其0.95水平的置信区间的贡献率为0%—44%,表明底栖硅藻也是扇贝物来源之一。本研究为底栖硅藻生物膜在贝类幼虫附着变态过程中作用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为生态、高效的商业化苗种培育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 相关文献
[1]培育密度和投饵量对长牡蛎壳黑选育品系幼虫生长存活及附着变态的影响. 种金豆,李琪,王涛. 2019
[2]底物颜色和附着物对牡蛎和藤壶自然补充量影响. 陈丽芝,姜伟,施文静,张文考,祁拥华,叶春宇,李楠楠,范瑞良,全为民. 2024
[3]合浦珠母贝幼虫变态中的形态、器官变化及运动与摄食观察. 邓正华,林先鑫,陈明强,李有宁,赵旺,于刚,刘芊,黄桂菊,王雨. 2019
[4]牡蛎礁修复的底物筛选:新、旧牡蛎壳附苗效果比较. 姜伟,孙兆跃,施文静,范瑞良,李楠楠,全为民. 2021
[5]盐度对海萝孢子附着、萌发和成活的影响. 陈利雄,吴进锋,陈素文,颉晓勇,朱长波,郭奕惠. 2013
[6]底物中碳酸钙含量对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幼虫附着的诱导效应. 范瑞良,晁敏,任国平,全为民. 2017
[7]肾上腺素对岩牡蛎幼虫变态的诱导. 王涛,李琪. 2018
[8]半滑舌鳎甲状腺激素受体β基因(TRβ)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刘琨,陈松林,张丽燕,董忠典,李海龙,刘万军. 2014
[9]不同盐度海水对锯缘青蟹幼蟹生长变态的影响. 于忠利,乔振国,刘健. 2001
[10]脉红螺Rapana venosa变态过程中自噬与凋亡研究. 石璞,宋浩,杨美洁,胡志,周骢,李海州,张涛. 2023
[11]舟形藻生物膜诱导下虾夷扇贝(Mizuhopecten yessoensis)幼虫的变态及其蛋白质组学响应. 徐筱琰,杜美荣,蒋增杰,姜娓娓,夏苏东,秦晓芳,严瑾,吕建福. 2024
[12]不同盐度海水对锯缘青蟹生长变态的影响. 于忠利,刘健. 2001
[13]氨氮对中华绒螯蟹仔蟹肝组织RNA/DNA及肝细胞结构的影响. 蒋玫,沈新强,李磊,黄厚见. 2010
[14]海洋酵母培育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浮游幼体研究. 赵玉明,毛玉泽. 2009
[15]氯化钾诱导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虫附着变态的研究. 韦秀梅,杨顶珑,王圣,姜绪,刘相全,杨建敏,房景辉. 2015
[16]斑节对虾Chitinase-2基因的克隆及其在蜕皮和幼体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分析. 周凯敏,江世贵,黄建华,杨其彬,姜松,邱丽华,杨丽诗,周发林. 2017
[17]海蜇胚胎发育和变态过程超微观察. 刘春胜,万逸,高菲,陈四清,王爱民,顾志峰. 2018
[18]扇贝精子及卵子的受精生物学特性. 周丽青,杨爱国,刘志鸿,吴彪,程鹏,王华. 2011
[19]两种扇贝杂交和自交家系早期生长及甲基化的比较分析. 吴彪,杨爱国,刘志鸿,周丽青,程鹏,于涛. 2012
[20]扇贝异源四倍体诱导后代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迟长凤,杨爱国,王清印,刘志鸿,周丽青.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春季桑沟湾硅藻群落结构对硅酸盐加富的响应研究
作者:张凯;姜娓娓;万东杰;高亚平;张义涛;蒋增杰
关键词:硅酸盐;硅藻;群落结构;粒径结构;桑沟湾
-
夏季高温期三倍体和二倍体长牡蛎生理能量学及碳收支的比较研究
作者:李伟伟;姜娓娓;蒋增杰;张凯;万东杰;石亚洲;王玮欣;张义涛
关键词:长牡蛎;三倍体;二倍体;夏季高温;生理能量学
-
基于AMBI和M-AMBI法的桑沟湾底栖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作者:李文豪;于晓清;蒋增杰;杜美荣;贾彦;何为;高亚平
关键词:桑沟湾;大型底栖动物;AMBI指数;M-AMBI指数;底栖生态环境质量
-
舟形藻生物膜诱导下虾夷扇贝(Mizuhopecten yessoensis)幼虫的变态及其蛋白质组学响应
作者:徐筱琰;杜美荣;蒋增杰;姜娓娓;夏苏东;秦晓芳;严瑾;吕建福
关键词:虾夷扇贝(Mizuhopecten yessoensis);舟形藻生物膜;变态;蛋白质组学
-
蛤蜊岗不同贝龄四角蛤蜊数量性状的通径分析
作者:李昂;冯加岭;李加琦;唐玉泽;薛素燕;朱玲;张秀梅;毛玉泽
关键词:四角蛤蜊;形态性状;通径分析;相关分析
-
硅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在养殖碳汇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作者:李瑞环;蒋增杰;姜娓娓;蔺凡;高亚平;杜美荣
关键词:硅循环;硅藻;植硅体;生物硅;碳汇;贝类养殖
-
灭菌和添加益生菌对沉积物菌落数和营养盐通量的影响
作者:张爽;房景辉;曾超;吕富;杨明树;罗坤;梁博
关键词:温度处理;灭菌;益生菌;沉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