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上海地区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品质育种的探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孙超才 1 ; 方光华 2 ; 赵华 2 ; 王伟荣 2 ; 李延莉 2 ; 钱小芳 2 ; 陈银华 2 ;

作者机构: 1.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2.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上海201106,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上海201106,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上海201106,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上海201106,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上海201106,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品质育种;产量构成因素;通径系数

期刊名称: 上海农业学报

ISSN: 1000-3924

年卷期: 1998 年 03 期

页码: 24-28

摘要: 采用品种间杂交、回交和复交方法,经过田间农艺性状的选择和实验室品质分析,有效地协调了油菜品质育种过程中高产和优质、抗病性和优质的矛盾,育成高产、熟期适宜和较抗(耐)油菜菌核病和芜菁花叶病毒(TuMV)病的低芥酸油菜新品种“沪秀青”和低芥酸、低硫代葡萄糖甙油菜新品种“沪油12”,该二品种菜籽油中的芥酸含量分别为0.20%和0.21%;有益于人体健康的亚油酸含量分别为25.96%和24.42%;油酸含量分别为56.96%和58.99%。其菜籽油的营养价值较常规品种高。“沪油12”菜籽饼粕中硫代葡萄糖甙含量为25.98μmol/g,能直接作蛋白饲料喂养畜禽。对上海郊区和临近地区目前生产上推广的油菜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的通径系数分析表明,该地区今后在确定油菜品质育种目标之过程中,应适当增加一次分枝角果数,保持现有新品种主花序角果数,从严控制二次分枝角果数,适当减少每角果籽粒数,增加千粒重,对提高单、双低油菜新品种的产量能力将有显著效果。

  • 相关文献

[1]适应上海生态环境的甘蓝型单、双低油菜品种(系)产量能力和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孙超才,方光华,赵华. 1993

[2]甘蓝型油菜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 孙超才,赵华. 1988

[3]网纹甜瓜新品种“红绿早脆”的选育. 陈幼源,张婉英,张永平,陈绯翔. 2009

[4]水分胁迫对节水抗旱稻产量形成和根系形态生理特性的影响. 侯丹平,谭金松,毕庆宇,张安宁,刘毅,王飞名,刘国兰,余新桥,毕俊国,罗利军. 2021

[5]大麦‘花22’高产群体特征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王新其,李国梁,朱峰,施圣高,石建福,陈小倩,赵志鹏,曹黎明. 2016

[6]水稻机穴播密度对群体冠层光截获及产量构成影响. 王新其,赵志鹏,李国梁,施圣高,曹伟召,陈小倩,左军,曹黎明. 2017

[7]甘蓝型油菜双低隐性核不育杂交种向农07选育. 王伟荣,杨立勇,李延莉,蒋美艳,孙超才. 2013

[8]甘蓝型低芥酸,低硫甙油菜新品种"泸油12"的选育. 孙超才,陈银华. 1999

[9]与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rf基因连锁标记的开发. 杨立勇,刘灶长,周熙荣,王伟荣,李延莉,蒋美艳,孙超才. 2011

[10]甘蓝型油菜基因组与花色遗传研究进展. 朱吉风,张俊英,杨立勇,蒋美艳,江建霞,李延莉,王伟荣,周熙荣. 2019

[11]甘蓝型油菜耐低温发芽种质资源鉴定. 朱吉风,张俊英,杨立勇,蒋美艳,江建霞,李延莉,王伟荣,周熙荣. 2019

[12]'沪油3301'的选育、配合力分析及其适宜种植密度. 朱吉风,张俊英,蒋美艳,江建霞,杨立勇,李延莉,王伟荣,周熙荣. 2021

[13]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遗传研究及育种利用. 朱吉风,周熙荣,张俊英. 2021

[14]高含油量油菜显性核不育恢复系4061R选育. 朱吉风,张俊英,蒋美艳,江建霞,杨立勇,李延莉,王伟荣,周熙荣. 2021

[15]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纯合两型系“HY15AB”的选育. 周熙荣,庄静,孙超才,王伟荣,李延莉,杨立勇,蒋美艳,顾龙弟,钱小芳. 2010

[16]8个油菜品种的耐低温萌发特性及其春播试验. 朱吉风,周熙荣,江建霞,张俊英,李延莉,杨立勇,王伟荣,蒋美艳. 2023

[17]甘蓝型低芥酸、低硫甙油菜新品种“沪油15”. 孙超才,赵华,方光华,王伟荣,李延莉,钱小芳. 2001

[18]甘蓝型显性核不育双低油菜新品种'核杂17号'的选育. 张俊英,蒋美艳,李延莉,江建霞,王伟荣,孙超才,杨立勇,周熙荣. 2017

[19]高含油量甘蓝型油菜杂交新品种‘沪油杂7号'的选育. 杨立勇,李延莉,王伟荣,蒋美艳,周熙荣,孙超才. 2013

[20]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隐性核不育两型系22118AB的基因型分析及利用途径探讨. 孙超才,方光华,赵华,王伟荣,钱小芳,李延莉. 199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