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苯并[a]芘和菲对缢蛏血细胞DNA损伤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蒋玫 1 ; 李磊 1 ; 沈新强 1 ; 许高鹏 2 ; 杨杰青 2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2.上海海洋大学

关键词: 苯并芘[a]和菲;缢蛏;血细胞;DNA损伤;单细胞凝胶电泳;彗星实验

期刊名称: 生态毒理学报

ISSN: 1673-5897

年卷期: 2015 年 10 卷 03 期

页码: 281-28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研究苯并[a]芘和菲对缢蛏的毒性效应,将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分别暴露于浓度为0.45 mg·L-1、0.15 mg·L-1、0.05 mg·L-1苯并[a]芘溶液和0.45 mg·L-1、0.15 mg·L-1、0.05 mg·L-1菲的溶液中,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彗星实验)技术检测不同暴露时间缢蛏血淋巴细胞的DNA损伤程度,对照组为清洁海水。结果显示,高浓度(0.45 mg·L-1)苯并[a]芘溶液和(0.45 mg·L-1)菲溶液在短期(7 d)内即可导致缢蛏血细胞显著的DNA损伤,并且随苯并芘[a]和菲浓度的增大和暴露时间的延长,DNA损伤程度增加。21 d恢复实验后,各浓度组DNA损伤又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但中高浓度组(0.45 mg·L-1和0.15 mg·L-1)与对照组仍显著性差异。两种多环芳烃物质对缢蛏血细胞的DNA损伤作用均存在较显著时间-剂量-效应关系。其中,苯并芘[a]对缢蛏血细胞的DNA损伤作用要高于菲。

  • 相关文献

[1]0~#柴油和东海平湖原油对黑鲷血细胞DNA损伤的研究. 董冉,沈新强,蒋玫,李磊,杨杰青,许高鹏. 2017

[2]废电池浸出液对鲫鱼红细胞DNA损伤的研究. 季遥,沈盎绿,平仙隐,马胜伟,沈新强. 2007

[3]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镉对中华倒刺钯肝细胞DNA的损伤. 宋超,贾旭淑,陈家长. 2013

[4]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镉对中华倒刺鲃肝细胞DNA的损伤. 宋超,贾旭淑,陈家长. 2013

[5]基于发光细菌法和鱼类暴露实验评价6种化学消油剂的遗传毒性. 徐广飞,崔志松,栾晓,郑立. 2017

[6]CCl_4对建鲤肝细胞DNA的毒性作用及对CYP3A基因表达的影响. 曹丽萍,贾睿,杜金梁,丁炜东,殷国俊. 2013

[7]盐度驯化、投喂和饥饿条件下盐度对缢蛏存活的影响. 陈牧霞,来琦芳,周凯,王慧,陆建学,高鹏程,陈朋,祁峰. 2021

[8]溢油对贝类的毒害效应以及生态风险评价. 沈盎绿,唐峰华,沈新强. 2011

[9]乐清湾泥蚶、缢蛏体内及养殖水环境细菌菌群的初步调查. 杨星星,管嘉兴,房文红,郑国兴,于业绍. 2003

[10]苯并[a]芘、菲在缢蛏体内的生物富集与释放. 李磊,沈新强,李超,王云龙,蒋玫,许高鹏. 2015

[11]牡蛎、缢蛏和菲律宾蛤仔中微量元素的分析研究. 赵艳芳,宁劲松,尚德荣,翟毓秀. 2009

[12]缢蛏冰温保活过程中菌相变化及优势腐败菌生长动力学建模. 储建军,傅玲琳,王翀,周德庆,王海燕,王彦波. 2017

[13]山东缢蛏人工繁育试验及高盐对幼虫生长的影响. 崔玉龙,姜珊,吴彪,曹伟,于贞贞,陈聪聪,赵磊. 2023

[14]“优鲈1号”大口黑鲈血细胞的形态特征及吞噬功能的研究. 赵柳兰,杨黎,杨淞,蒲粟,李胜杰,王艳,杜宗君. 2015

[15]UV-B辐射下悬沙对小球藻生长和DNA损伤的影响. 李云,黄耀佳,王晓蓉. 2012

[16]悬沙胁迫下三疣梭子蟹仔蟹的RNA/DNA比率和DNA损伤. 李云,沈盎绿. 2012

[17]低浓度铜暴露导致梨形环棱螺氧化胁迫及DNA损伤的研究. 张清顺,熊邦喜,侯建军. 2010

[18]苯并(a)芘对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肝细胞DNA损伤的影响. 宋超,范立民,孟顺龙,裘丽萍,贾旭淑,胡庚东,陈家长. 2013

[19]造纸废水对斑马鱼DNA损伤的RAPD分析. 范志平,马春燕,沈新强,路新平. 2007

[20]二价镉对梨形环棱螺毒理效应的研究. 侯建军,张清顺,熊邦喜,邹桂伟.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