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长江中游宜昌江段铜鱼的种群特征和资源量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盖帅帅 1 ; 李君轶 1 ; 沈丽 1 ; 方冬冬 1 ; 危起伟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关键词: 铜鱼;种群参数;资源量;体长股分析;宜昌江段

期刊名称: 水产学报

ISSN: 1000-0615

年卷期: 2024 年 004 期

页码: 130-14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解三峡水库蓄水后,长江中游宜昌江段铜鱼的种群动态变化特征,基于2003—2005年、2009—2011年和2017—2019年用流刺网在宜昌江段收集的9 120尾铜鱼样本的基础生物学数据,运用FISATⅡ软件对种群参数和资源量进行估算。结果显示,2003—2005年、2009—2011年和2017—2019年宜昌江段铜鱼体长分布范围分别为118~416、111~409和107~380mm,平均体长(平均值±标准差)为(230.7±49.8)、(217.5±54.3)和(267.2±34.1) mm;体重分布范围分别为10~1 000、19~889和16~816 g,平均体重(平均值±标准差)分别为(195.8±123.6)、(153.2±118.6)和(250.3±84.2) g;生长指数b值分别为3.015 1、3.031 9和2.977 5,均属匀速生长型。由Powell-Wetherall plot法和ELEFANⅠ法拟合渐进体长L分别为535、530、500 mm;生长系数k值分别为0.18、0.14和0.15,属中等速率生长型;由体长结构实际种群分析估算铜鱼年资源量分别为1.14×10~6、1.89×10~6和2.10×10~6尾。研究表明,三峡水库蓄水后,宜昌江段铜鱼为匀速生长型,资源数量增加明显,但生长速率减缓,存在小型化趋势。研究结果将为长江禁渔后的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 相关文献

[1]长江中游鱼类资源量的估算. 董春燕,李君轶,张辉,杨海乐,向浩,吴金明,姜海波. 2021

[2]长江上游江津和宜宾江段圆口铜鱼资源量估算. 熊飞,刘红艳,段辛斌,刘绍平,陈大庆. 2014

[3]长江中游宜昌江段鱼类早期资源现状. 刘明典,高雷,田辉伍,朱峰跃,汪登强,陈大庆,刘绍平,段辛斌. 2018

[4]长江宜昌段鲢的繁殖生物学特征. 郜星晨,姜伟,白云钦,朱佳志,张琪,刘绍平,段辛斌,唐锡良. 2018

[5]长江中游武汉江段铜鱼的年龄与生长. 田波,吴金明,梁孟,杜浩,危起伟. 2021

[6]长江宜昌江段铜鱼和中华鲟体内HCHDDT的残留水平. 李荣,甘金华,徐进,危起伟. 2008

[7]长江上游江津江段铜鱼种群参数和资源量评估. 刘红艳,熊飞,段辛斌,刘绍平,陈大庆. 2016

[8]长江中、上游铜鱼的生长特性. 庄平,曹文宣. 1999

[9]葛洲坝水利枢纽兴建后长江干流铜鱼和圆口铜鱼的繁殖生态. 刘乐和,吴国犀,王志玲. 1990

[10]长江下游铜鱼线粒体DNA(mtDNA)遗传多样性的PCR-RFLP分析. 张敏莹,段金荣,徐东坡,刘凯,施炜纲. 2009

[11]长江下游江段铜鱼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刘凯,徐东坡,段金荣,张敏莹,虞锐鹏,施炜纲. 2008

[12]长江铜鱼种群遗传结构的微卫星分析. 陈建武,汪登强,张燕,段辛斌,刘绍平. 2010

[13]长江上游江津断面铜鱼鱼卵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高天珩,田辉伍,王涵,段辛斌,刘绍平,陈大庆. 2015

[14]长江流域铜鱼和圆口铜鱼的遗传多样性. 袁希平,严莉,徐树英,汪登强,张燕,陈大庆. 2008

[15]长江上游铜鱼体内全氟辛烷磺酸(PFOS)残留分布特征. 沈子伟,茹辉军,李云峰,张燕,吴湘香,李荣,李爱华,郭丽,倪朝辉. 2016

[16]南海区多鱼种渔业资源声学评估. 李永振,陈国宝,赵宪勇,陈毓桢,孙典荣,陈丕茂,张旭丰. 2002

[17]基于长度贝叶斯生物量法估算北部湾二长棘鲷种群参数. 王雪辉,邱永松,杜飞雁,孙典荣,王跃中. 2020

[18]基于长度贝叶斯生物量估算法评估北部湾大头白姑鱼资源状况. 王淼娣,王雪辉,孙典荣,王跃中,陈新军,杜飞雁,邱永松. 2021

[19]长江上游江津江段长薄鳅种群参数和资源量评估. 刘红艳,熊飞,段辛斌,刘绍平,陈大庆. 2016

[20]基于ELEFAN Ⅰ和LBB的竺山湖贝氏?资源状况评估. 叶学瑶,赵旭昊,任泷,任可成,徐东坡.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