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甘蓝型高油分杂交油菜新品种宝油187的选育与应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晏伟 1 ; 杨德政 1 ; 秦信蓉 1 ; 程尚明 1 ; 赵军 2 ; 王丹丹 3 ; 罗雯 1 ; 鲍坤 1 ; 喻时周 1 ;

作者机构: 1.贵州省油菜研究所

2.长顺县摆所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3.长顺县长寨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宝油187;高油分;新品种;隐性核不育;芥酸;硫甙

期刊名称: 贵州农业科学

ISSN: 1001-3601

年卷期: 2024 年 007 期

页码: 1-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目的】培育高产、高油及耐密植油菜新品种,为高油高产优质油菜品种的应用提供种质选择。【方法】贵州省油菜研究所利用隐性核不育两系D418AB作母本,以恢复系YD84R作父本,于2023年育成高油分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宝油187(农业农村部登记编号:GPD油菜[2023]520162)。【结果】宝油187在长江上游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07.7 kg/667m2,比对照(蓉油18)增产4.09%;平均产油量104.6 kg/667m2,比对照增产22.18%;平均生育期215 d。在长江中游区域试验中宝油187平均产量210.3 kg/667m2,比对照(华油杂50)增产7.32%;平均产油量107.6 kg/667m2,比对照增产10.29%;平均生育期215 d。经农业农村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宝油187芥酸为0.05%,硫甙为20.45μmol/g饼,含油量为51.94%。【结论】宝油187中抗菌核病,丰产性好,耐密植,高油分,适宜在贵州、四川、重庆、湖南、湖北和江西等冬油菜区推广应用。

  • 相关文献

[1]高产双低核不育杂交油菜新品种黔油31号的选育. 唐容,代文东,张超,王少铭,黄泽素. 2023

[2]油研七号与秦油二号综合效益比较分析. 程尚明,张瑞茂,赵继献,王华,陈大伦. 2000

[3]甘兰型油菜品质性状的变化与抗(耐)菌核病的关系. 袁德奎,高维洁,杨葳,陈雪妮. 1993

[4]甘蓝型黄籽双低油菜隐性核不育恢复系8274R的选育. 邵明波,李风华,白俊霞. 2012

[5]甘蓝型油菜高油分恢复系YD57R的选育. 杨红,袁暘晹,秦信蓉,杜才富,喻时周. 2015

[6]甘蓝型油菜黄籽双低不育系2225A的选育及应用. 魏忠芬,张太平,王军,李德文. 2008

[7]高油分双低杂交油菜宝油85的选育. 杜才富,秦信蓉. 2008

[8]甘蓝型油菜黄褐籽双低恢复系D4315R的选育. 秦信蓉,杜才富,沈奇,何永兵. 2009

[9]甘蓝型油菜隐性胞核不育材料双低转育研究. 王华,侯国佐,赵继献. 1993

[10]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材料籽粒成熟特性研究. 王华,汤晓华. 2000

[11]甘蓝型油菜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两系86AB的选育. 张瑞茂,陈大伦,李敏,胡腾文. 2011

[12]甘蓝型油菜早熟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系YD 3361 AB的选育及应用. 邹芳,喻时周,秦信蓉,赵云. 2014

[13]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材料118A的遗传与应用研究. 张瑞茂,陈大伦,汤晓华,李敏. 2007

[14]甘蓝型黄籽双低油菜恢复系材料2188R的选育. 冉光权. 2006

[15]甘蓝型油菜黄籽双低核不育两型系237 AB的选育及应用研究. 赵继献,任廷波,程国平,王华,汤晓华. 2011

[16]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种质的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李德文,王瑞,魏忠芬,李加纳,王军,李大雄,张太平. 2013

[17]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亲本的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分析. 李德文,魏忠芬,王军,王瑞,李加纳,张太平. 2014

[18]甘蓝型油菜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两系7274 AB的选育. 张瑞茂,李敏,陈大伦,汤晓华. 2008

[19]甘蓝型油菜胞核雄性不育材料H90S的遗传研究. 王华,汤晓华,赵继献. 2001

[20]油菜生态型胞核不育系H90S的应用研究. 王华,汤晓华,赵继献. 200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