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赵青松 1 ; 赵云云 1 ; 王朋 1 ; 邓小娟 1 ; 马启彬 1 ; 年海 1 ; 杨存义 1 ;
作者机构: 1.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和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植物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广东分中心/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野生大豆;空间分布;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
期刊名称: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1-411X
年卷期: 2014 年 04 期
页码: 42-49+5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揭示野生大豆Glycine soja Sieb.et Zucc.在特定微环境中演化和分化的信息,为自然居群的取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41对SSR引物对湖南新田大冠岭地区及其周围的16个居群612份野生大豆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居群多样性与空间分布间的关系.【结果和结论】41个SSR位点在612份野生大豆材料中共检测出414个等位变异,每个位点的等位变异范围为4~19个,平均为10.1个.每个位点Shannon指数(I)变异范围为0.283~2.542,平均为1.751.通过比较不同居群遗传多样性指数,发现大冠岭区域向西岭至桑梓一带野生大豆遗传多样性丰富,拥有较多的等位变异,与其周围居群间有较高的基因流.用基于混合模型的Structure2.3软件分析群体结构,可将野生大豆居群分为19个组群,大冠岭区域向西岭至桑梓一带野生大豆居群互混成不同组,而远离大冠岭的野生大豆居群则大都独立.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1 400 m以内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呈正相关;向西岭至桑梓一带是大冠岭区域野生大豆居群的一个多样性中心,周围野生大豆自然居群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布特点,遗传多样性与地理距离、海拔呈正相关,大冠岭野生大豆传播方式为由高海拔地区向低海拔辐射传播.因此认为该地区野生大豆遗传结构模式应属于距离隔离模式和陆岛模式.
- 相关文献
[1]广东5个野生大豆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赵青松,陈振伦,赵云云,张杰,马启彬,年海,杨存义. 2013
[2]基于SSR标记的中美紫花苜蓿品种遗传多样性研究. 强海平,余国辉,刘海泉,高洪文,刘贵波,赵海明,王赞. 2014
[3]基于SSR 标记的中美紫花苜蓿品种遗传多样性研究. 强海平,余国辉,刘海泉,高洪文,刘贵波,赵海明,王赞. 2014
[4]基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挖掘野生大豆蛋白含量QTL. 高倩,冯燕,杨雅华,赵青松,雷雅坤,刘兵强,张孟臣,史晓蕾,杨春燕. 2021
[5]不同来源大豆材料对SMV株系SC3和SC7的抗性分析. 侯文焕,杨永庆,林静,张孟臣,智海剑,杨春燕. 2015
[6]河北省高产夏玉米的群体结构与产量形成特征. 王磊,万敬敬,杜雄,崔彦宏,党红凯,李科江. 2016
[7]农药对靶喷撒技术研究初报. 尹洵,孙希文,陈雪芬,潘勋,朱文达,荣晓冬. 1993
[8]叶螨空间分布及取样技术研究的PC—1500微机数据处理程序. 赵兰英,魏枢阁. 1991
[9]晚熟桃园梨小食心虫越冬茧的空间分布研究. 王越辉,马之胜,贾云云,李海山,马铭锋,杜润生. 2014
[10]棉蚜在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青椒上的分布规律. 何晓庆,刘冬,张中秋,王玉波,宋凯,方美娟. 2016
[11]日光温室内温室白粉虱及其丽蚜小蜂寄生黑“蛹”的空间分布. 朱楠,鲁文菡,王玉波,刘顺,郑礼,魏国树. 2007
[12]播前灌水深度对冬小麦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安永芳,关军锋,及华,孙玉龙,李广敏. 2005
[13]我国药用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葛淑俊,孟义江,李广敏,马峙英. 2006
[14]海南玉米穗腐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优势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孙华,郭宁,石洁,张海剑,马红霞,刘树森. 2017
[15]25个无花果品系间种质资源的RAPD分析. 陈桂平,鲁雪林. 2019
[16]基于表型的棉花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核心种质的抽提. 钱玉源,刘祎,崔淑芳,王广恩,张曦,金卫平,李俊兰. 2019
[17]海南三亚和黄淮海地区玉米小斑病菌致病性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常佳迎,刘树森,石洁,郭宁,张海剑,马红霞,杨春凤. 2020
[18]高油酸花生品种(系)ahFAD基因变异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王瑾,李玉荣,程增书,陈四龙,宋亚辉,刘义杰,张朋娟. 2020
[19]120份欧美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刘海忠,宋炜,王宝强,王江浩,张全国,张动敏,李兴华,魏剑锋,李荣改. 2018
[20]美国玉米自交系对4种病原茎腐病的抗性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金柳艳,李明顺,王志伟,石洁,郭宁,刘树森,张海剑.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利用大豆生育期基因E1和E2构建适宜不同生态区的ms1基础轮回群体
作者:胡雪洁;刘路平;王凤敏;韩玉华;孙宾成;马启彬;黄志平;冯燕;陈强;杨春燕;张孟臣;张锴;秦君
关键词:大豆;ms1基础轮回群体;开花期;生育期;E1;E2;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
-
大豆单锌指蛋白基因GmSZFP的克隆及其在SMV与寄主互作中的功能
作者:赵玎玲;王梦璇;孙天杰;苏伟华;赵志华;肖付明;赵青松;闫龙;张洁;王冬梅
关键词:大豆花叶病毒;单锌指蛋白;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技术(VIGS);功能分析
-
国审高产抗病大豆新品种冀豆24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作者:邸锐;赵青松;刘兵强;史晓蕾;刘志芳;闫龙;张孟臣;杨春燕
关键词:冀豆24;大豆;高产;抗病
-
基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挖掘野生大豆蛋白含量QTL
作者:高倩;冯燕;杨雅华;赵青松;雷雅坤;刘兵强;张孟臣;史晓蕾;杨春燕
关键词:野生大豆;蛋白含量;关联分析;SNP;单倍型
-
接种根瘤菌环境下大豆叶形遗传及QTL定位分析
作者:杨永庆;陈圣男;李欣欣;赵青松;付亚书;杨春燕;张孟臣;廖红
关键词:大豆叶形;根瘤菌;遗传互作;QTL定位
-
利用高通量测序快速定位目标性状位点的研究
作者:林静;赵青松;张孟臣;杨春燕;赵团结
关键词:高世代混池;高通量测序;SNP变异;遗传定位;分子标记开发
-
转基因大豆食品的发展现状
作者:王凤敏;赵青松;史晓蕾;闫龙;张孟臣;杨春燕
关键词:转基因大豆;转基因大豆食品;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