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秸秆生物炭配施氮肥对潮土土壤碳氮含量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宋大利 1 ; 习向银 1 ; 黄绍敏 2 ; 张水清 2 ; 袁秀梅 1 ; 黄伏森 1 ; 刘阳 1 ; 王秀斌 3 ;

作者机构: 1.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

3.农业部植物营养与肥料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关键词: 玉米秸秆炭;氮肥用量;潮土;土壤理化性质;产量

期刊名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ISSN: 1008-505X

年卷期: 2017 年 23 卷 02 期

页码: 369-37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探讨玉米秸秆生物炭配施氮肥对华北潮土区土壤理化特性和作物产量的影响,阐明土壤和植株对生物炭和氮肥施用的响应,旨在为该区域秸秆资源高效利用、培肥土壤及作物增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华北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为研究对象,研究玉米秸秆生物炭(缺氧条件下450℃热裂解1小时获得)配施氮肥对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量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以秸秆生物炭施用量为主区,施氮量为副区。秸秆生物炭用量设0、7.5和22.5 t/hm~2 3个水平(以BC0、BC7.5、BC22.5表示);氮肥用量设0、150、225和300 kg/hm~2 4个水平(以N0、N150、N225、N300表示)。小麦在2014年10月9日播种,次年6月8日收获;玉米在2015年6月10日播种,当年9月28日收获。在作物成熟期进行产量测定,并采集0—20 cm土壤样品以及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可溶性有机碳(DOC)、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和微生物量氮(MBN)的测定。【结果】生物炭对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量碳氮及作物产量有极显著影响。生物炭用量增加,土壤SOC、TN、DOC、NO3–-N含量以及土壤SOC/TN比值均显著增加,较BC0最大增加幅度分别为165.0%、74.1%、39.1%、75.1%和44.0%。MBC、MBN含量和作物产量均以BC7.5处理达最大值,较BC0最大增加幅度分别为49.2%、57.6%和46.1%,BC22.5较BC7.5处理平均降低12.1%、7.3%和9.7%;施用生物炭降低NH4+-N含量,BC7.5和BC22.5处理较BC0分别下降18.4%和23.7%。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SOC、DOC、NH4+-N、MBC、MBN含量均先增后减,在施氮水平为150 kg/hm~2时,其含量均达最大值,较N0最大增加幅度分别为29.7%、22.9%、44.8%、79.4%和115.3%。所有施氮的处理作物产量较N0均显著增加,而三个施氮处理间其产量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维持作物产量不降低的情况下,短期内N150BC7.5处理对提升土壤肥力的效果最佳,是较为理想的施肥方式,但其有效机制及长期效果还需进一步试验研究。

  • 相关文献

[1]不同氮肥用量对夏芝麻冠层结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李春明,张海洋,高桐梅,李丰,王龙,卫双玲. 2021

[2]粉垄耕作对潮土冬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初探. 张玉亭,汤丰收,黄绍敏,张巧萍,韦本辉,张水清,何宁. 2015

[3]潮土区小麦高产与环境友好的施氮量研究. 郭战玲,寇长林,张香凝,杨占平,马政华,沈阿林. 2015

[4]施氮量对潮土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氮磷淋溶的影响. 骆晓声,寇长林,王小非,李太魁,王洪媛. 2021

[5]潮土区不同土体构型对夏玉米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赵霞,黄瑞冬,唐保军,黄绍敏,常文风. 2013

[6]潮土区施肥对花生不同基因型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司贤宗,张翔,索炎炎,余琼,毛家伟,李亮,王亚宁,李国平,余辉. 2017

[7]生物炭对潮土土壤肥力特征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张珂珂,宋晓,郭斗斗,黄绍敏,岳克,郭腾飞,张水清,岳艳军. 2022

[8]潮土区小麦高产与环境友好的磷肥施用量研究. 郭战玲,寇长林,杨占平,马政华,骆晓声,沈阿林. 2015

[9]长期定位施肥对冬小麦产量及潮土土壤肥力的影响. 张水清,黄绍敏,郭斗斗. 2010

[10]潮土区夏玉米高产与环境友好的氮肥投入量研究. 郭战玲,寇长林,张香凝,李太魁,杨占平,沈阿林. 2017

[11]潮土长期定位施肥对中筋型小麦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刘世亮,马政华,化党领,介晓磊,黄绍敏,吕德彬. 2005

[12]耕作方式与土壤调理剂互作对土壤理化性质及花生产量的影响. 司贤宗,毛家伟,张翔,李亮,李国平,余辉. 2015

[13]耕作方式与秸秆覆盖对土壤理化性状及花生产量的影响. 司贤宗,张翔,毛家伟,李亮,李国平,余辉. 2017

[14]控释BB肥及控释尿素在夏玉米上的增产效果试验研究. 孙克刚,李丙奇,李潮海,夏来坤,祝秀花. 2010

[15]灌溉方式、灌水量及施氮量对小麦、玉米周年水分利用的影响. 杨永辉,武继承,高翠民,张洁梅,潘晓莹,何方,王越,王芸. 2020

[16]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在夏玉米上的应用效果比较. 孙克刚,和爱玲,李丙奇,胡颖,杨稚娟. 2008

[17]施肥对潮土肥际微域微生物数量分布的影响. 喻田甜,彭思利,朱劲,宝德俊,袁玲. 2014

[18]长期定位施肥下潮土磷素盈亏及对无机磷的影响. 王柏寒,黄绍敏,郭斗斗,张水清,宋晓,岳克,张珂珂. 2019

[19]长期施肥下潮土全氮、碱解氮含量与氮素投入水平关系. 张水清,林杉,郭斗斗,宋晓,张珂珂,黄绍敏. 2017

[20]生物炭施用下潮土团聚体微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的分布特征. 张帅,成宇阳,吴行,郑琴,王秀斌,张水清.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