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贵州地方粳稻‘黎平杂边禾’矮秆小粒突变体dss1鉴定与基因定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曾晓芳 1 ; 黄仁权 1 ; 陈锡 1 ; 李岩 1 ; 李建容 1 ; 赵德刚 1 ;

作者机构: 1.贵州大学农业生物工程研究院/生命科学学院山地植物资源保护与种质创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贵州省农业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国家DUS中心贵州分中心

关键词: 水稻;矮化小粒突变体dss1;基因定位;OsDWARF基因;油菜素内酯

期刊名称: 植物生理学报

ISSN: 2095-1108

年卷期: 2018 年 07 期

页码: 1186-119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本研究从贵州地方粳稻(Oryza sativa ssp.japonica)品种‘黎平杂边禾’甲基磺酸乙酯(EMS)突变体库中筛选获得一份能稳定遗传的矮秆小粒突变体,暂命名为dss1(dwarf and small seed 1)。与野生型相比,dss1表现为植株矮化、株型直立、叶色深绿、籽粒变小、第二节间严重缩短、穗长增加等典型油菜素内酯(BR)缺陷突变体的性状。显微观察结果表明dss1叶鞘表皮细胞的长度变短,可能是突变体第二叶鞘长度比野生型短的原因。对突变体的暗形态建成与BR敏感性研究表明,黑暗条件下突变体表现为去黄化表型,对外源BR敏感。遗传特性分析证明dss1突变体由一个隐性单基因位点控制。利用Mut Map技术将dss1基因定位于3号染色体上,筛选获得一个候选基因,测序结果表明,dss1候选基因为BR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Os DWARF,dss1是由于该基因第5个外显子上第335位的氨基酸由苏氨酸(ACT)突变为异亮氨酸(ATT)所引起的。定位得到的矮化小粒基因DSS1为一个新的Os DWARF等位基因。

  • 相关文献

[1]水稻紫鞘染色体片段代换系Z519的鉴定及PSH1候选基因分析. 周可,李燕,王世明,崔国庆,杨正林,何光华,凌英华,赵芳明. 2017

[2]水稻G156S披叶性状的遗传及基因定位分析. 金祥,黄宗洪,杨占烈,向关伦,甘雨,潘建慧. 2009

[3]水稻雌性半不育突变体M21的细胞学研究和基因的初步定位. 龙思芳,张大双,彭强,姜雪,雷月,宫彦龙,徐海峰,李佳丽,邓如玉,朱速松. 2017

[4]水稻白条纹转绿突变体wsl887的鉴定和基因定位. 鄢小青,陈能刚,李欢,陈锋,宋泽,余显权. 2021

[5]水稻散生突变体sg518的鉴定及基因定位. 王洋,张文锋,杨杰,沙忠玉,韩文利,陈能刚,郭欣. 2024

[6]甘蓝型矮秆油菜DW871激素敏感性及矮化突变机制的初步分析. 王敏,黄莎,张瑞茂,李杨,王芳,杨元雨,王转转,李超. 2024

[7]水稻抗稻瘟病种质资源的研究进展. 陈能刚,陈惠查,阮仁超,游俊梅. 2010

[8]小麦贵协3号成株期抗条锈病基因的遗传定位. 高旭,程斌,高煜,葛昌斌,丁延庆,曹宁,辛智海,张立异. 2022

[9]基于BSA-seq技术对豌豆花色基因的精细定位. 严昕,项超,刘荣,李冠,李孟伟,李正丽,宗绪晓,杨涛. 2023

[10]高产氮高效籼稻品种的光合生产特性. LI Min,李敏,LUO Deqiang,罗德强,JIANG Xuehai,江学海. 2015

[11]贵州杂交水稻超高产精确施肥研究及应用效果. 罗德强,江学海,周维佳,涂丹. 2007

[12]贵州杂交水稻超高产精确施肥研究及应用效果. 罗德强,江学海,周维佳,涂丹. 2007

[13]一个水稻半不育突变体的细胞学初步观察. 朱速松,赵志刚,张大双,万建民. 2010

[14]氮素穗肥与优质水稻栽培. 甘雨. 2014

[15]水稻高产氮高效型品种的根系形态生理特征. 李敏,张洪程,杨雄,葛梦婕,马群,魏海燕,戴其根,霍中洋,许轲,曹利强,吴浩. 2012

[16]杂交水稻新品种贵丰优785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段正凤,吴宗桃,李福星,甘雨. 2017

[17]平衡施肥对水稻金优527产量的影响. 宋兴香,张德平,杨晓芬,张中和,古雁滨,胡萍,陈正刚. 2009

[18]水稻蛋白质含量的世代遗传. 郭慧,李树杏,杨占烈,甘雨,向关伦,潘建慧,郝留根. 2016

[19]水稻披叶突变体的研究进展. 金祥,黄宗洪,杨占烈,向关伦,甘雨,潘建惠. 2008

[20]春大白菜—水稻—秋冬南瓜一年三季高效栽培技术. 周麟笔,李琼芬,王惠科,赵夏云,李桂莲,文林宏.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