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豆梨NAC转录因子基因PcNAC1的克隆、亚细胞定位及功能初探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阚家亮 1 ; 马娜 2 ; 王彤 2 ; 刘廷利 2 ; 王金彦 2 ; 杨郁文 2 ; 蔺经 2 ; 常有宏 3 ;

作者机构: 1.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2.;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3.;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关键词: 豆梨;黑斑病;NAC转录因子;亚细胞定位;防卫反应

期刊名称: 园艺学报

ISSN: 0513-353X

年卷期: 2017 年 07 期

页码: 1251-126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根据豆梨(Pyrus calleryana Dence)接种黑斑病菌后的转录组测序结果,筛选出一个上调表达的NAC转录因子基因。从豆梨中获得了该基因的全长片段,并将其命名为PcNAC1。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为792 bp,编码263个氨基酸。将PcNAC1蛋白序列与其他物种蛋白序列进行对比,并构建系统进化树后发现,其与小麦TaNAC4及拟南芥ATAF1具有较高同源性。通过实时荧光定量分析PcNAC1在豆梨不同组中的表达发现,PcNAC1在茎、叶和根中表达量较高,在花和果中表达量较低。构建了亚细胞定位载体,瞬时侵染本氏烟,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融合蛋白在细胞内的分布情况,发现该基因行使功能的主要区域定位在细胞核。进一步在本氏烟中瞬时表达PcNAC1,接种烟草疫霉病菌后发现PcNAC1可以通过调控植物激素通路防卫反应基因的表达来增强植物的抗病性。

  • 相关文献

[1]‘南林895’杨PdNAC1基因克隆及蛋白的亚细胞定位. 王浩然,邵志龙,朱燕宇,匡华琳,黄敏仁. 2015

[2]豆梨中谷胱甘肽还原酶基因的分离、表达特点及酶活性分析. 李慧,阚家亮,王影,蔺经,杨青松,常有宏. 2019

[3]豆梨辐照效应研究. 李晓刚,王宏伟,杨青松,王中华. 2010

[4]豆梨磷转运蛋白质基因(PcPht1)的克隆、表达及启动子分析. 李慧,丛郁,常有宏,蔺经,盛宝龙. 2013

[5]NaCl胁迫对豆梨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初探. 李晓刚,杨青松,王中华,蔺经. 2014

[6]豆梨低玻璃化组培快繁技术. 李晓刚,王宏伟,杨青松,蔺经,王中华,盛宝龙,李慧,王宏,常有宏. 2012

[7]豆梨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的克隆及胁迫表达. 李慧,丛郁,常有宏,蔺经,盛宝龙. 2011

[8]豆梨植物络合素合酶PcPCSl基因克隆及其表达分析. 李慧,丛郁,王宏伟,盛宝龙,蔺经,常有宏. 2010

[9]豆梨NADH型硝酸还原酶基因克隆、表达及酶活性分析. 李慧,丛郁,常有宏,蔺经,盛宝龙. 2014

[10]豆梨试管苗组培快繁影响因素研究. 王宏伟,李晓刚,蔺经,杨青松,王中华,付蓉,常有宏. 2011

[11]豆梨植物络合素合酶PcPCS1基因克隆及其表达分析. 李慧,丛郁,王宏伟,盛宝龙,蔺经,常有宏. 2010

[12]哈氏黄瓜NAC转录因子的鉴定及低温表达分析. 赵艳青,杜建厂,王盼乔,秦晓东,陈劲枫. 2019

[13]辣椒疫病抗性相关NAC基因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刁卫平,王述彬,刘金兵,潘宝贵,郭广君,戈伟,高长洲. 2018

[14]甘薯块根抗黑斑病酚类物质代谢的研究. 刘美艳,孙厚俊,王景景,王考艳,申杰,刘丹,张健,谢逸萍. 2012

[15]甘薯几丁质酶的分离与纯化. 刘美艳,王景景,谢逸萍,张健. 2017

[16]一株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对甘薯黑斑病的生物防治效果及作用机理初探. 王波,周涧楠,黄忠勤,丁震乾,常勇,苏在兴,周兴根. 2017

[17]甘薯黑斑病抗性鉴定中黑斑病菌培养方法研究. 禹阳,贾赵东,马佩勇,郭小丁,谢一芝,边小峰. 2017

[18]一种甘薯黑斑病苗期抗性鉴定方法. 孙厚俊,赵永强,谢逸萍,徐振. 2013

[19]外源褪黑素提高草莓黑斑病抗性的效果和作用机制初探. 孙子荀,倪照君,高志红,乔玉山,万春雁,古咸彬. 2020

[20]一种苗期甘薯黑斑病精准抗性鉴定方法. 杨冬静,谢逸萍,孙厚俊,张成玲,马居奎.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