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添加玉米秸秆和根茬对不同肥力黑土微生物残体碳氮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马南 1 ; 安婷婷 1 ; 张久明 1 ; 汪景宽 1 ;

作者机构: 1.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土肥高效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东北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环境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玉米秸秆;玉米根茬;土壤微生物残体;氨基糖;土壤有机碳;土壤全氮;黑土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23 年 56 卷 004 期

页码: 686-69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作物秸秆和根茬是农田土壤有机质的重要来源之一,经微生物作用以微生物残体形式累积在土壤中,是稳定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不同肥力土壤作物秸秆和根茬还田后微生物残体在土壤中的累积及其对土壤有机碳(SOC)和全氮(TN)的贡献,以期为增加土壤碳氮的库容和稳定性提供依据.[方法]基于黑土长期定位试验站不同肥力水平土壤,利用13C15N双标记方法和氨基糖生物标识物技术,土壤中分别添加玉米秸秆和根茬后进行室内培养,在培养第30天和第180天采样,分析土壤中外源碳(秸秆碳和根茬碳)的残留率、外源氮(秸秆氮和根茬氮)的残留率、微生物残体碳氮的含量及其对土壤有机碳(SOC)和土壤全氮(TN)的贡献率.[结果]培养第180天,秸秆碳和根茬碳在土壤中的平均残留率分别为36.3%和31.7%,秸秆氮和根茬氮的残留率平均分别为95.8%和79.3%.添加秸秆和根茬处理SOC中外源碳含量与TN中外源氮含量的比值(13C-SOC/15N-TN)在培养第180天平均分别为17.6和28.5,与培养第30天相比平均分别下降了 47.9%和28.2%.培养期间,高肥土壤真菌残体碳氮含量是低肥土壤的1.17倍左右,细菌残体碳氮含量是低肥土壤的1.31倍.第180天,添加秸秆处理土壤微生物残体(真菌和细菌)碳和氮含量平均比添加根茬处理增加了 8.5%左右.培养结束后(第180天),真菌残体碳对高肥和低肥土壤SOC的贡献率平均分别为37.0%和33.8%,细菌残体碳的贡献率平均分别为11.2%和9.2%;添加秸秆和根茬的处理真菌残体碳对SOC的贡献率平均分别为36.0%和34.7%,细菌残体碳的贡献率平均分别为10.8%和9.6%.第30天,真菌残体氮和细菌残体氮对TN的贡献率平均分别为55.2%和16.3%;培养第180天,真菌残体氮对低肥和高肥土壤TN的贡献率平均分别为63.5%和60.5%,细菌残体氮的贡献率平均分别为16.4%和17.5%.培养180天与初始土壤相比,细菌残体碳和氮对高肥土壤S0C和TN的贡献率平均分别增加了 4.8%和7.4%,对低肥土壤平均分别增加了 20.3%和32.5%.[结论]真菌残体对土壤有机碳库的稳定和氮库的扩容起着重要的作用.添加玉米秸秆较根茬更有利于微生物残体碳氮在土壤中的累积.低肥土壤添加秸秆和根茬有利于细菌残体碳和氮向土壤有机碳库和氮库的转化.

  • 相关文献

[1]不同耕作方式对瘠薄型黑土区土壤结构的影响. 张久明,迟凤琴,宿庆瑞,匡恩俊,金梁,蔡姗姗. 2013

[2]长期不同施肥措施下黑土有机碳的固存效应. 郝小雨,马星竹,周宝库,李一丹. 2016

[3]长期不同施肥黑土团聚体有机碳分布特征. 张久明,迟凤琴,韩锦泽,周宝库,匡恩俊. 2017

[4]影响黑土中有机物料分解因素的研究. 迟凤琴. 2004

[5]黑土中富里酸亲水组分光谱特性的研究. Wei Dan,魏丹,张军政,Zhang Jun-zheng,Li Yan-ping. 2012

[6]长期施肥对黑土养分状况变化的影响. Zhou Baoku,周宝库. 2012

[7]长期施肥对黑土肥力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周宝库,张喜林. 2005

[8]长期施肥条件下黑土肥力变化特征研究. Zhou Baoku,周宝库,Zhang Xilin. 2012

[9]哈尔滨市黑土养分空间异质性分析——以方正县德善村为例. 张久明,迟凤琴,杨思平,宿庆瑞. 2009

[10]钾肥对大豆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曾玲玲,张兴梅,朱洪德,刘德福,何淑平,王伟利. 2009

[11]长期施肥对黑土、棕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马星竹,武志杰,陈利军,张玉兰,张丽莉. 2011

[12]黑龙江省耕地黑土酸化的治理措施研究. 张喜林,周宝库,孙磊,高中超,袁恒翼. 2008

[13]黑土长期定位试验原状土搬迁对土壤胡敏酸荧光性质的影响. 迟凤琴,匡恩俊,张久明,宿庆瑞,周宝库,魏丹,蔡姗姗,韩锦泽. 2016

[14]耕作措施与氮肥对黑土流失及氮损失的影响. 宿敏敏,王晓军,高洪生. 2017

[15]黑土土壤质量演变初探Ⅴ.东北主要黑土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及碳库估算. 吴彦军,汪景宽,李双异,魏丹,迟凤琴. 2007

[16]黑土长期定位施肥土壤富里酸的荧光特性研究. 李艳平,魏丹,周宝库,赵越,张喜林,魏自民,李书玲. 2011

[17]长期试验下黑土基础地力演变特征与肥料效应. 郝小雨,马星竹,周宝库. 2018

[18]连续施用生物炭对黑土基础理化性质的影响. 王冲,王玉峰,谷学佳,李建东,王一丁,张庆忠. 2018

[19]长期定位施肥黑土水溶性有机物组分组成特性研究. 李书玲,魏丹,周宝库,魏自民,李艳平,赵富阳. 2012

[20]有机肥替代对土壤理化性状及产量的综合评价. 杨忠赞,迟凤琴,匡恩俊,张久明,宿庆瑞,张一雯,刘亦丹.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