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应用基因芯片分析红蚰麦白粉菌胁迫条件下的基因表达谱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俊美 1 ; 刘红彦 1 ; 徐红明 1 ; 王飞 1 ; 高素霞 1 ; 康振生 2 ;

作者机构: 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资源与病虫害治理教育部重点开放实验室

关键词: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基因芯片;表达序列标签;实时定量PCR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2009 年 35 卷 07 期

页码: 1188-119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小麦农家品种红蚰麦携带1对显性抗白粉病新基因,暂命名为Pmhym。为了深入了解该品种抗病的分子机制,用豫麦13/红蚰麦的F3代纯合抗病株系构建抗池,采用Affymetrix小麦基因芯片技术,以白粉菌接种0h为对照,分析白粉菌接种后24h的基因表达谱。在61127基因微矩阵点中,有效差异表达Ratio值≥2或≤0.5的基因共5282个,其中上调基因2553个,下调2729个。对上调序列的分类表明,功能明确的序列中39.81%与抗病/防御相关;下调表达基因中以能量代谢和抗病/防御相关基因比例最高,分别占26.71%和19.65%。上调表达在8倍以上的序列中81个的功能已知,其中包括病程相关基因、防卫反应基因、生成或清除活性氧的基因,以及抗病信号转导基因等。选取上调和下调表达8倍以上的共13个探针序列进行实时定量PCR验证,表明基因芯片数据具有良好的重复性。

  • 相关文献

[1]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6的RAPD标记和SCAR标记. 许红星,刘红彦,李锁平,郅玉宝,杨共强,何文兰,宋玉立. 2004

[2]小麦抗白粉病基因SRAP标记的鉴定及序列分析. 伊艳杰,胡楠,刘红彦,安黎哲,刘新涛,王勋陵. 2007

[3]小麦-簇毛麦易位系6VS/6AL的RGAP分析. 柴春月,刘红彦,王俊美. 2010

[4]小麦红吸浆虫唾腺EST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段云,武予清,蒋月丽,苗进,吴仁海. 2010

[5]利用SNP芯片和BSA分析规模化定位小麦抗白粉病基因. 吴秋红,陈永兴,李丹,王振忠,张艳,袁成国,王西成,赵虹,曹廷杰,刘志勇. 2018

[6]河南小麦新育成品种(系)白粉病抗性鉴定与分子标记检测. 曹廷杰,陈永兴,李丹,张艳,王西成,赵虹,刘志勇. 2015

[7]麦红吸浆虫唾腺EST-SSRs的信息分析及分子标记筛选. 吴仁海,罗礼智,武予清,蒋月丽,苗进,巩中军. 2011

[8]玉米粗缩病诱导下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的选择. 代资举,王艳,王新涛,杨青,张莹莹,李保全,王立平. 2019

[9]用相互嫁接和定量PCR分析棉花对棉花黄萎病的抗性. 郝俊杰,胡雨薇,郭晓琴,赵付安,贾新合,郭利娟,张志新,王庆东. 2013

[10]甘薯羽状斑驳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王丽,王振东,乔奇,秦艳红,张德胜,田雨婷,王爽,张立军,张振臣. 2013

[11]河南小麦推广品种和后备品种抗叶锈病鉴定与评价. 何文兰,宋玉立,杨共强,徐飞,李亚红. 2012

[12]控失BB肥在小麦上应用效果初报. 孙克刚,李玉顺,和爱玲,张运红,顾朝晖,岳艳军,冯梦喜. 2014

[13]应用MAXENT模型评价我国麦红吸浆虫分布初报. 武予清,郁振兴,陈华爽. 2010

[14]不同保水剂用量旱地小麦增产效应及降水利用率研究. ^A武继承^B1^D1%^A潘晓东^B2^D2%^A褚小军^B3^D3. 2004

[15]不同耕作与保墒措施对小麦、玉米周年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YANG Yong-hui,杨永辉,WU Ji-cheng,武继承. 2014

[16]小麦蒙头水对耗水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方保停,邵运辉,岳俊芹,李向东,秦峰,王汉芳,张德奇,吕凤荣. 2012

[17]黑光灯诱集麦红吸浆虫成虫的数量及性比的变化. 陈华爽,郁振兴,苗进,武予清,段云,蒋月丽,都振宝. 2010

[18]航天诱变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 林作楫,雷振生,吴政卿,揭声慧,杨会民. 2005

[19]小麦与小麦粉改良若干问题探讨. 林作楫,雷振生,王美芳,吴政卿. 2006

[20]小麦和花生利用磷形态差异的研究. 寇长林,王秋杰,张福锁,任丽轩. 199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