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元丰优组合不同季节栽培的稻米品质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郑向华 1 ; 卢礼斌 1 ; 叶宁 1 ; 刘成德 1 ; 杨德卫 1 ; 叶新福 1 ;

作者机构: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关键词: 优质;‘元丰A’;杂交稻;栽培季节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11 年 27 卷 15 期

页码: 161-16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具有抗稻瘟病、米质较优、优势较强的籼型三系水稻不育系‘元丰A’为亲本,从稻米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食用品质三方面探讨26个元丰优组合分别在中稻和晚稻栽培条件下米质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元丰优组合在不同季节栽培条件下,晚稻与中稻的稻米相关品质比较:(1)加工品质中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都提高,平均分别提高了2.2%、3.5%和14.8%;(2)外观品质中垩白率和垩白度平均分别下降了56.1%和69.5%;(3)食用品质的糊化温度均不同程度的提高,最高提高了34.1%,最低提高了1.6%,平均提高了13.6%;直链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低的组合晚季种植时含量提高,直链淀粉含量较高的组合晚季种植时含量降低的趋势。研究表明:利用‘元丰A’的米质好的优势,通过安排好最佳播期,以避开灌浆期的高温,容易配制出垩白度在5%以内的三级米标准的优质食用稻米。

  • 相关文献

[1]优质杂交稻臻优727种植表现与高产栽培技术. 董练飞. 2017

[2]优质杂交稻新品种永兴优香粘的选育与应用. 程朝平,叶新福,叶宁,郑向华. 2022

[3]优质杂交稻“宜优嘉7”的选育. 朱雄涛,陈丹,胡蓉,陈凤泉. 2012

[4]优质杂交稻新品种“宜优嘉7”制种关键技术. 朱雄涛. 2013

[5]抗病优质杂交稻品种野香优699的选育与应用. 朱永生,魏毅东,蒋家焕,李齐向,董瑞霞,郑菲艳,陈丽萍,王晓方,谢华安,张建福. 2023

[6]感光型杂交稻泰优2328的选育与应用. 周鹏,涂诗航,郑菲艳,郑轶,董瑞霞,王洪飞,陈春霞,郑家团. 2018

[7]谈三系杂交水稻超高产制种配套组装技术. 刘文炳,郑旋,林琼,林志强,曾海清,张水金,杨东. 2010

[8]影响福建杂交水稻种子生产的气象因素分析. 张翊,张水金,夏淑英,杨东,游晴如,涂诗航,郑家团,黄庭旭. 2010

[9]杂交稻新恢复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胡荣华,王牡丹,王海凤,张书标,马洪丽. 2011

[10]宜优673大面积高产制种技术. 徐同济,游晴如,杨东,张水金,黄达彪,傅再水,黄庭旭. 2012

[11]新质源(CMS-FA)杂交稻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分析. 王洪飞,王乃元,李毓,梁康迳,仇秀丽,周卫营. 2010

[12]新质源(CMS-FA)杂交稻产量相关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王洪飞,仇秀丽,王乃元,李毓,梁康迳. 2012

[13]CMS-FA胞质杂交稻不育细胞质和核质互作的遗传效应分析. 仇秀丽,王洪飞,王乃元,李毓,梁康迳. 2013

[14]三系杂交稻内6优7075高产制种技术. 雷仲明,谢鸿光,靳丽,黄少飞,蔡巨广. 2019

[15]早籼杂交稻恒丰优342的选育. 房贤涛,何花榕,谢祖钦,杨惠杰. 2019

[16]杂交稻新品种谷优353的选育与应用. 陈若平,黄利兴,高代守,胡荣华,尤光熙,林建生,刘兆平. 2019

[17]杂交稻新品种内6优673的选育与应用. 董瑞霞,王晓方,游晴如,翁国华. 2018

[18]杂交稻谷优3301母本直播制种技术研究. 陈建民,周军爱,罗炜强,温怀常,顾建强,王锋. 2020

[19]聚两优919在邵武市示范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丁信良,廖留英,丁源,黄庭旭,王洪飞,韦帆. 2020

[20]两系特种稻新品种紫两优737的选育与应用. 黄庭旭,郑建华,游晴如,董瑞霞,王洪飞,房贤涛,廖发炼,陈春霞,周鹏,涂诗航,郑菲艳,董练飞.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