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长江宜昌江段和东洞庭湖鲢、鳙饵料生物组成及季节性变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潘文杰 1 ; 郑永华 1 ; 高雷 1 ; 刘绍平 1 ; 段辛斌 1 ; 陈大庆 1 ;

作者机构: 1.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关键词: 长江中游;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饵料生物;季节变化

期刊名称: 淡水渔业

ISSN: 1000-6907

年卷期: 2017 年 06 期

页码: 32-3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研究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饵料生物组成及季节变化,分析了2016年7月-2017年3月在长江宜昌江段及东洞庭湖不同季度采集的84尾鲢和65尾鳙的肠道内含物。结果显示:鲢、鳙在长江宜昌江段摄食的饵料生物种类分别是55种和48种,在东洞庭湖分别是55种和43种。根据相对重要性指数(IRI),鲢、鳙的主要饵料生物均为枝角类。鲢、鳙食物组成呈现季节变化,鲢在长江宜昌江段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的主要饵料生物分别是硅藻门、枝角类、枝角类和硅藻门,在东洞庭湖分别为枝角类、蓝藻门、枝角类和桡足类;鳙在长江宜昌江段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的主要饵料分别是枝角类、枝角类、枝角类和硅藻门,在东洞庭湖分别为枝角类、枝角类、枝角类和桡足类。

  • 相关文献

[1]长江中游宜昌至嘉鱼江段鳊食性研究. 杨浩,朱峰跃,高雷,潘文杰,陈大庆,段辛斌,刘绍平. 2019

[2]鳙目标强度和行为特征的水声学研究. 任玉芹,王珂,段辛斌,阴双雨,李世健,刘绍平,陈大庆. 2011

[3]高密度黄颡鱼—鳙养殖池塘浮游生物种群与理化因子的变化研究. 李学梅,朱永久,李昊成,姚建伟,李飞,杨德国. 2015

[4]长江中游鳙群体的微卫星遗传多样性分析. 沙航,罗相忠,邹桂伟,梁宏伟. 2020

[5]鲢早期发育对过饱和总溶解气体响应与仔鱼耐受性的研究. 杨传顺,吴湘香,杜开开,柳凌,茹辉军,张燕,倪朝辉,李云峰. 2019

[6]鲢InDel-RFLP标记开发及其在连锁图谱构建中的应用. 张鹏,杨官品,张立楠,危起伟,邹桂伟. 2011

[7]气体过饱和对草鱼和鲢受精卵、仔鱼和幼鱼的影响. 吴凡,杜开开,柳凌,魏念,倪朝辉,李云峰. 2020

[8]长江中上游4个鲢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陈会娟,刘明典,汪登强,董微微,吕浩,陈大庆,李云. 2018

[9]苯唑卡因麻醉对鲢肝肾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酶活及部分免疫基因表达的影响. 罗相忠,梁宏伟,李晓晖,周同,张春燕,邹桂伟,崔峰. 2024

[10]长江流域9个鲢养殖群体的形态差异分析. 吴怡迪,沙航,何国玉,梁宏伟. 2025

[11]不同饲料对海月水母生长性能的影响. 王文龙,冷向军,刘晃. 2009

[12]珠江口浅海8种经济鱼类的食性研究. 余景,赵漫,陈丕茂,张月平. 2016

[13]春季东海南部海域幼鱼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关系的初步研究. 俞连福,李建生,凌兰英,陈渊泉,徐兆礼. 2004

[14]西江几种主要工业废水对鱼类饵料生物的毒性影响. 余瑞兰,郭叶华,林建志. 1993

[15]池塘养殖匙吻鲟与鳙胃肠道饵料生物的比较. 李学梅,朱永久,杨德国,何勇凤. 2013

[16]考洲洋饵料生物水平综合评价. 蔡文贵,林钦,贾晓平,李纯厚,林燕棠. 2006

[17]化工废水中非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对鱼类饵料生物的毒性影响. 余瑞兰,郭叶华. 1993

[18]鄱阳湖凶猛性鱼类鲶和乌鳢对克氏原螯虾幼体的捕食选择性研究. 赵明光,陈建华,冯广朋,王海华,张燕萍. 2024

[19]对虾养殖中的肥水技术. 李生. 2014

[20]真鲷饵料生物褶皱臂尾轮虫和眼点拟微绿藻的大量培养. 刘新富,雷霁霖,刘忠强,柳学周. 200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