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陶粒浮床对草鱼养殖池塘水质和浮游植物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晓莉 1 ; 陶玲 1 ; 张世羊 1 ; 赵晓杰 1 ; 陆光全 2 ; 李谷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2.湖北清碧水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

关键词: 草鱼养殖池塘;新型陶粒浮床;浮游植物;水质

期刊名称: 水生生物学报

ISSN: 1000-3207

年卷期: 2015 年 39 卷 03 期

页码: 507-51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探讨陶粒浮床对草鱼养殖池塘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将6个池塘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浮床组和对照组,2013年5—10月对养殖池塘的藻类群落结构和水质因子进行定期采样分析。结果表明:浮床组池塘水体透明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养殖后期,浮床组主要营养盐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微生物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水质理化指标波动范围小,系统稳定性较强。试验期间共检出浮游藻类8门111属179种,其中绿藻93种,蓝藻25种,硅藻23种,裸藻17种,黄藻6种,甲藻5种,金藻5种,隐藻5种。在养殖中后期,陶粒浮床对藻类的种类组成有显著影响,藻类种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浮床组和对照组浮游植物数量范围分别为101.95×106—614.95×106 ind./L和151.43×106—612.60×106 ind./L,生物量范围分别为90.79—402.85 mg/L和116.33—831.55 mg/L,到养殖中后期(8月份以后),对照组浮游植物的生物量显著高于浮床组(P<0.05)。绿藻门和蓝藻门的贡献率一直占总密度的90%以上。浮游植物群落呈明显的季节变化,绿藻门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蓝藻门相反。试验初期浮游植物的优势种为栅藻;在试验开始30d后,浮床组栅藻继续保持优势藻的地位,对照组的优势种则变为平裂藻和微囊藻;7—8月份,浮床组和对照组的优势种均为蓝藻门的平裂藻,9月份后优势藻逐渐由栅藻和绿球藻取代。浮床组和对照组藻类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物种丰富度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范围为3.16—5.59,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范围分别为1.50—2.46和0.54—0.87。陶粒浮床对改善池塘水质、丰富藻类种类组成、降低过高生物量和微囊藻爆发的风险有一定作用。

  • 相关文献

[1]连环湖大银鱼稳产水域中的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水质状况. 李喆,唐富江,刘欣,陈昕,王永康,李旭阳. 2024

[2]逊别拉河自然保护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初步研究. 李反修,姜作发,李喆,霍堂斌. 2013

[3]生物浮岛对长湖水质和浮游植物的影响. 何勇凤,王亚龙,王旭歌,朱永久,杨德国. 2016

[4]草鱼混养与单养的温室气体昼夜变化特征研究. 陈鑫,朱林,车轩,刘兴国,刘晃,田亿,李新丰,陈晓龙. 2023

[5]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氮收支及其对水质影响. Wang Zhenhua,王振华,Liu Huang,刘晃. 2011

[6]莱州湾浮游植物种群动态的研究. 王俊. 2000

[7]沅水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刘明典,农业部淡水鱼类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杨青瑞,农业部淡水鱼类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李志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刘绍平,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黄木桂,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吴志新. 2006

[8]蛤蟆通水库冰下浮游植物种类及数量变动特点的研究. 姜作发,夏重志,董崇智,赵春刚. 2000

[9]大亚湾冬春季微型浮游动物摄食研究. 王学锋,上海水产大学,李纯厚,贾晓平,戴明. 2005

[10]珠江河网典型段基础碳源对水生动物的贡献. 曾艳艺,杨婉玲,李海燕,彭松耀,赖子尼. 2018

[11]盐碱地不同氯化物水型对虾养殖池塘浮游植物的生态特征研究. 高鹏程,来琦芳,王慧,么宗利,周凯,李信书. 2014

[12]养殖密度对循环水系统中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生长的影响. 乔玮,宋协法,高淳仁,刘滨,雷霁霖,翟介明. 2014

[13]中华绒螯蟹塘水质的超度量聚类分析与典型相关分析. 周群兰,诸康平,谢骏,何义进,刘波. 2010

[14]气浮机对高位池养虾水质的调控效果. 朱林,车轩,刘晃,管崇武,田昌凤. 2014

[15]上海市污染河道底泥处理研究. 夏治河,戈文英. 1995

[16]渤海中部海区水域夏季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徐勇,曲克明,赵俊,崔正国,夏斌. 2017

[17]养殖水体环境与对虾白斑综合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李奕雯,曹煜成,李卓佳,杨莺莺,文国樑. 2008

[18]添加芽孢杆菌对池塘中理化因子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分析. 陆洋,郁二蒙,谢骏,王广军,张凯,李志斐. 2020

[19]养殖鱼类对水质胁迫的生理响应特征研究进展. 王国强,李笑天,费凡,黄滨,刘宝良. 2019

[20]微生物制剂在水产养殖中应用的研究. 古长庆,李君文,晁福寰,宋农,郑金来,王新为,邵萍,刘聪,樊恩源,梁舜华.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