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花椰菜—黑芥渐渗系和异附加系的获得与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吕晶 1 ; 刘凡 2 ; 宗梅 2 ; 韩硕 2 ; 王幼平 1 ; 王桂香 2 ;

作者机构: 1.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2.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

关键词: 花椰菜;黑芥;渐渗系;SSR;AFLP;FISH

期刊名称: 园艺学报

ISSN: 0513-353X

年卷期: 2014 年 41 卷 03 期

页码: 456-46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花椰菜—黑芥体细胞杂种自交及回交后代为材料,结合形态学特征,分子标记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等群体分析技术,在16份高代回交及自交材料中筛选获得了花椰菜类型渐渗系材料12份,偏花椰菜类型异附加系材料4份。形态学调查及FISH分析表明:12份渐渗系材料除茎、叶等营养器官特征与花椰菜近似外,已具有较正常的花球形成,染色体数为18条,均来源于花椰菜;植株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基本正常。SSR和AFLP分子标记检测表明,渐渗系材料除扩增到数量不等的黑芥多态性位点外,还扩增到埃塞俄比亚芥特异的多态性位点和少量新位点,另外发现渐渗系材料有丢失亲本花椰菜多态性位点的现象。FISH分析4份异附加系材料的染色体组成,结果显示:PFCN29BC2S1-4为9条花椰菜染色体附加8条黑芥染色体;PFCN15-2S1BC5-6-2和PFCN29BC4-37-7为16条花椰菜染色体分别附加7条和14条黑芥染色体;PFCN29BC4-38-5为花椰菜染色体附加了5~7条黑芥染色体。

  • 相关文献

[1]花椰菜-黑芥体细胞杂种渐渗系的鉴定分析. WANG Gui-xiang,王桂香,LIU Fan,刘凡. 2013

[2]花椰菜与黑芥体细胞杂种的生物学特性. 郝薇薇,赵泓,盛小光,陈斌,刘凡. 2008

[3]花椰菜与黑芥非对称体细胞杂种的鉴定分析. 张丽,赵泓,刘凡. 2008

[4]花椰菜—黑芥体细胞杂交获得抗黑腐病异附加系新材料. 王桂香,严红,曾兴莹,盛小光,唐宇,韩硕,宗梅,陆坤,刘凡. 2011

[5]花椰菜与黑芥种间体细胞杂种的获得和鉴定. 张丽,赵泓,陈斌,刘凡. 2008

[6]花椰菜—黑芥体细胞杂种的性状演变和对黑腐病抗性的转育. 张洁,王桂香,韩硕,严红,宗梅,郭宁,刘凡. 2016

[7]花椰菜-黑芥体细胞杂种后代的筛选和鉴定. 王桂香,严红,曾兴莹,唐宇,陆坤,刘凡. 2011

[8]分子标记技术在花椰菜品种鉴定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宋晓玉,甘德芳,杨琳,宋顺华,孟淑春. 2022

[9]桃分子连锁图的构建与分析. 吴俊,束怀瑞,张开春,姜立杰,周晓航,辛翠花. 2004

[10]黄瓜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 张海英,葛风伟,王永健,许勇,陈青君. 2004

[11]大白菜和黑芥种间杂种的获得及鉴定. 温贵聚,赵泓,郭仰东,刘凡. 2008

[12]芥菜Fosmid文库构建及B基因组细胞学标记的筛选利用. 彭元凤,孟德璇,黄玉碧,王桂香. 2012

[13]洋葱染色体核型的FISH分析. 赵泓,O.Schrader,R.Ahne. 2003

[14]中国玉米品种标准DNA指纹库构建研究进展. 赵久然,王凤格,郭景伦. 2004

[15]花椰菜机械化育苗最佳营养条件研究. 崔海信,司亚平,陈殿奎. 1988

[16]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吡虫啉在花椰菜和土壤中的残留. 刘冰洁,贾春虹,陈莉,余苹中,贺敏,赵尔成,靖俊杰. 2018

[17]早熟花椰菜新品种‘京研60’. 丁云花,简元才. 2007

[18]高品质高颜值花椰菜新品种紫花616. 徐涛,武长见,彭春雨,聂力保,牛靖琅,丁云花. 2023

[19]不同类型花椰菜硫代葡萄糖苷组分与含量分析. 丁云花,宋曙辉,赵学志,王文琪,何洪巨. 2015

[20]我国花椰菜种业发展现状、市场需求及研究热点综述. 朱焕焕.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