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甘薯品种抗黑斑病鉴定及其遗传趋势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谢一芝 1 ; 尹晴红 1 ; 戴起伟 1 ; 邱瑞镰 1 ; 吴纪中 1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甘薯;黑斑病;抗性;遗传

期刊名称: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ISSN: 1672-1810

年卷期: 2003 年 4 卷 04 期

页码: 311-313

摘要: 对 2 74 5份甘薯品种及育种材料的黑斑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 ,高抗型占 7 7% ,抗病型占 17 7% ,中抗型占 2 3 2 % ,感病型占 2 7 2 % ,高感型占 2 4 2 %。对 898份材料及其亲本的抗性分析表明 ,不同抗性组合后代中均可分离出高抗至高感类型的材料 ,杂交后代的抗性强弱随双亲抗性水平的增加而提高。相关分析显示 ,甘薯品种抗黑斑病性与其它主要经济性状间没有相关关系。采用品种间杂交育种技术先后育成了一批高产、优质的抗病型优良品种。

  • 相关文献

[1]甘薯黑斑病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贾赵东,郭小丁,尹晴红,嵇小琴,谢一芝. 2011

[2]甘薯抗黑斑病种质资源的研究及育种利用. 贾赵东,谢一芝,尹晴红,郭小丁,嵇小琴. 2010

[3]甘薯根腐病抗性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表现及遗传趋势. 谢一芝,张黎玉,戴起伟,吴纪中,林长平. 2002

[4]甘薯块根抗黑斑病酚类物质代谢的研究. 刘美艳,孙厚俊,王景景,王考艳,申杰,刘丹,张健,谢逸萍. 2012

[5]甘薯几丁质酶的分离与纯化. 刘美艳,王景景,谢逸萍,张健. 2017

[6]一株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对甘薯黑斑病的生物防治效果及作用机理初探. 王波,周涧楠,黄忠勤,丁震乾,常勇,苏在兴,周兴根. 2017

[7]甘薯黑斑病抗性鉴定中黑斑病菌培养方法研究. 禹阳,贾赵东,马佩勇,郭小丁,谢一芝,边小峰. 2017

[8]一种甘薯黑斑病苗期抗性鉴定方法. 孙厚俊,赵永强,谢逸萍,徐振. 2013

[9]一种苗期甘薯黑斑病精准抗性鉴定方法. 杨冬静,谢逸萍,孙厚俊,张成玲,马居奎. 2019

[10]两个太湖流域粳稻地方品种抗稻瘟病的遗传研究. 李培富,翟虎渠,张红生,陆志强,陈志谊,王法明. 1999

[11]粳稻品种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抗性鉴定及抗病品种镇稻88的遗传分析. 周彤,周益军,程兆榜,杨荣明,吉健安. 2007

[12]西瓜品种枯萎病抗性的遗传研究. 羊杏平,姚怀莲,刘广,徐锦华,江蛟,高长洲. 2008

[13]小麦赤霉病的抗性遗传分析. 姚金保,任丽娟,张平平,杨学明,马鸿翔,姚国才,张鹏,周淼平. 2011

[14]甘薯块根肉色遗传以及与其它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张黎玉,谢一芝. 1988

[15]甘薯抗茎线虫病亲本资源的筛选和利用. 李秀英,李洪民,马代夫,谢逸萍,王毅,房伯平,李强. 2000

[16]不同甘薯品种对蛴螬抗性的研究. 施庆华,陈建平,蔡立旺,潘群斌,戚永奎,王海洋,张萼,杨明凤,陈丽萌. 2011

[17]甘薯近缘野生种的抗病性鉴定与新型种间杂种的获得. 张安,李鹏,李洪民,谢逸萍,李秀英,王欣,马代夫. 2009

[18]甘薯茎线虫病田间抗性评价体系探讨. 郭小丁,谢一芝,贾赵东,马佩勇. 2011

[19]外源褪黑素提高草莓黑斑病抗性的效果和作用机制初探. 孙子荀,倪照君,高志红,乔玉山,万春雁,古咸彬. 2020

[20]砂梨品种对黑斑病的抗性鉴定和评价. 蔺经,杨青松,李小刚,颜志梅,盛宝龙.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